(共产主义杂志)民运工作被确定为革命事业的战略任务,争取民族独立、抵御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抗战斗争和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保卫等时期都贯穿着这项任务。过去90年(1930.10.15~2020.10.15)民运工作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有力肯定了胡志明主席的深刻教诲:“人民的力量很大,民运工作很重要。民运不力则一事无成。做好民运则一切成功”。
1954年,胡志明主席走访太原省大慈县雄山合作社 _图片来源:hochiminh.vn
越南共产党民运工作的历程:90年与人民紧密联系
1999年10月,在纪念胡志明发表署名文章《民运》(1)5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民运部的建议,八届中央政治局同意以1930年10月15日为党的民运工作传统纪念日,以每年10月15日为全国民运日,以推进学习和践行胡伯伯的教诲(2)。历经90年建设和成长,民运工作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革命事业有着战略意义,对保证越南共产党的领导、提振和密切党、国家与人民联系做出贡献。
在马列主义的光芒下,根据多年奔波世界各地寻找救国之路的体验,胡志明主席指出了越南共产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人民的巨大力量、党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人民对党的信任。在走遍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各大洲的岁月里,勤劳的无产青年阮爱国着手开展爱国群众运动工作,1917年在法国成立爱国越南人协会,于1919年6月代表协会向凡尔赛会议发去了《安南人民的诉求》,震撼了法国政界和全世界;1921年与部分非洲革命活动家一起成立了法国殖民地各民族联合会,创办了《劳苦人报》(Le Paria);1925年参与创立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发表著名作品《法国殖民制度的罪状》;1925年在中国广州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直接训练那些忠诚战士作为深入群众宣传马列主义的核心,通过1927年《革命之路》播撒革命信念火种并培养各社会阶层的团结精神,通过1930年2月3日成立越南共产党创造了历史性转折点。建党会议通过的第一个政治纲领确定了越南革命最基本的内容,满足了民族的迫切要求和大多数人民的殷切愿望,提出了广泛吸引集聚各阶层人民,使之成为跟随党的先锋旗帜的革命力量的策略。
在各群众组织在北圻只有2747名会员、南圻只有327名会员的情况下,建党会议后,阮爱国同志第一时间代表共产国际和越南共产党发表致工人、农民、士兵、青年、学生和全体被压迫和被剥削同胞书强调:“越南共产党成立了。这是无产阶级的党。党将带领无产阶级领导越南革命为解放我们全体被压迫、被剥削人民进行斗争。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加入党,支持党并跟随党”(4)。明确集聚群众力量是应对殖民地政权的“白色恐怖”和愚民政策的迫切政治任务,1930年10月14日至31日在中国香港召开的第一次中央会议分别就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共产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军队运动、救济问题和反帝大同盟发表了决议。会议决议明确指出:“在上级党部(省市委以上),必须设立关于各界运动的专业部门”(5),为工运、农运、青运、妇运、军队运、反帝阵线等党的各界运动的专业部门体系和干部队伍的迅速诞生奠定基础,其任务是组织、集聚力量、教育、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党领导的多地反对压迫和剥削、要求民生和民主的运动。1930年11月18日,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常委会印发关于成立反帝同盟会的指示,这是民族统一阵线的第一个形式,体现了党由强调阶级团结到增强大团结力量在解放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首批干部和党员实现了“无产化”,与人民“三个一块”,宣传、觉悟并成立团结在党周围的群众组织,本着“用我们的力量自我解放”的方针为革命注入力量和动力。以义静苏维埃运动为巅峰的1930-1931年革命高潮,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标志着一个革命政党尽管十分年轻但在领导、团结、动员人民群众中首次展现了极大的作用、本领、威望、战斗力和能力,正如胡志明主席所肯定的,那是“一场在越南前所未有的强大的群众运动”、“证明了越南劳动人民强大的精神和革命能力”(6)。在最艰巨困难的岁月,殖民主义政权实施“白色恐怖”,采用了一切野蛮而残酷的手段来镇压、消灭和中断党与群众、革命基地之间的联系,人民的绝对信任,人民的牺牲、支持和保护,为帮助党坚强地克服各种损失,应对各种艰巨挑战,维护人民对革命未来和党的领导的信心注入了力量。党关于扩大全民大团结、强化阵线工作的正确而及时的主张,促成群众政治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广泛集聚了各阶层人民,包括各界人士、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旅外侨胞,通过各种公开、合法、半合法的斗争形式来推动1936-1939年要求民生、民主的斗争运动,1939-1941年反帝运动和1941-1945年越盟阵线运动。1941年5月19日,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第八次会议,根据阮爱国领袖的提议,决定将印度支那民族反帝统一战线更名为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在党的领导下,越盟战线凭借正确而有着广泛辐射力的政策,成为集聚祖国各地各阶层人民踊跃参与各“救国”组织(7)的中心,快速发展农村到城市、山区到平原的力量,激发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基于工农联盟的全民族大团结力量,形成了热血沸腾的革命气势,为夺取政权的总起义作出重要贡献,促成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于1945年9月2日开创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八月革命的胜利肯定了第一个政治纲领作为团结集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旗帜的正确性,是越南共产党群众运动艺术和战略的胜利,正如胡志明主席所强调的“全民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任何人都战胜不了这一力量”(8)。只有几千名党员的越南共产党把绝对信心放在人民的巨大力量,紧密联系并理解人民的正当愿望,依靠人民的支持;宣传觉悟,让民众了解争取独立自由和幸福的道路;组织集聚人民灵活加入阵线、各政治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形式;指导群众开展由低到高的斗争,同心协力站起来打倒殖民主义、封建,夺取政权,实现民族、民主、人民革命的胜利,建设东南亚第一个工农政权,开启了民族史上的新纪元——独立自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纪元。
凭着建设革命力量的深刻经验,在1945至1975的整整30年间,越南共产党在领导抗法、抗美、统一祖国、建设和保卫国家的抗战事业中,始终在任何环境和区域关心、巩固和经常针对各阶层人民开展民运工作,以便通过各种切实的革命运动团结并激发综合的力量。对敌人破坏党与人民紧密联系的危机有着深刻认识,越共中央常委会1947年9月1日关于民运工作的指示强调:“敌军正采取残酷而狡猾的手段来分裂、欺骗和迷惑人民。因此这时民运工作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9);在进行党的建设,使之保持领导作用,巩固人民信念等任务的同时,胡志明主席在著名作品《改进工作作风》中提醒“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不可远离群众。远离群众是孤独。独孤就必遭失败”(10),并指出了促进群众运动的动力:“政府和党只为群众谋解放,因此任何事情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做并对人民负责的”(11)。巩固全民族大团结力量的各种形式和办法得到拓展,1946年5月29日成立越南国民联合会(联越会),并于1951年3月3日将越盟、联越合并为联越阵线,吸引更多爱国党派和无党派爱国同胞,不分阶级、宗教、种族、政治倾向。爱国竞赛运动是由胡志明主席发起的团结全民的形式,很快受到各阶层人民广泛响应,成为服务抗战建国事业的巨大力量;鼓舞动员全军、全民;激起为祖国奋斗、牺牲、踊跃参与生产劳动竞赛的革命意志和热情;同时,加强敌运工作,粉碎伪军、伪政权的队伍;数万人奔赴前线,参与服务各战役的粮食、食品、武器搬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迫使法国殖民主义者签订1954年《日内瓦协定》、结束在越南侵略战争的“煊赫五洲,震动地球”的奠边府战役的胜利。
在1954-1975年阶段,越南暂时被分割成南北两地,北方成为为南方抗美事业支援人力物力的大后方;巩固全民族大团结力量、建设强大的阵线和各人民团体的任务始终受到关注。1955年9月10日,越南祖国阵线诞生,加强团结一切民族和民主力量,动员同胞和战士高举一切为了骨肉的南方的革命英雄主义旗帜。在南方,1960年12月20日在西宁根据地召开的南方国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得益于注重创新内容和方式,民运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国内各阶层人民和世界热爱和平人民中广泛开展;发挥全民族的合力,结合时代力量,在北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值得欣慰的成就,为南方军民组织多场广泛的斗争运动、先后挫败美帝国主义各种战争战略、于1975年4月30日完全解放南方、统一祖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凭着1975年春季大捷,越南步入了和平独立统一、全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落实越共三届中央第24次会议决议,祖国阵线和各人民团体实现合并以及中央到基层的统一领导(13)。
1986年召开的越共六大,本着正视事实、创新思维、创新组织和干部、创新工作风格的精神,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开启国家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发展新时期,回应了人民的期待。大会的政治报告强调从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四大经验教训中的第一个是“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党必须贯彻‘一民为本’的思想,建立并发扬劳动人民的集体当家作主权利”;“必须高度关注巩固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14)。这一思想在1991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中得到有力而深刻的发展和肯定,党的全部活动必须从人民的真正利益和愿望出发。党的力量在于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在革新事业中,实施建设“民心阵势”的任务,保证越南共产党担负起任务,使得党的民运工作内容和方式创新成为紧迫的要求。因此,越共六届八中全会通过了1990年3月27日关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与人民联系”的第08B-NQ/HNTW号决议,着力整改一部分干部、党员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远离群众、专横跋扈、贪污腐败、生活奢靡、浪费等导致人民革命热情弱化、影响人民巨大力量在国家革新事业中充分发挥的状况。民运工作面临的要求是必须在整个政治体系中同步进行革新,为推进群众运动注入动力,满足人民的切实利益,协调处理公民的利益和义务,实现各种集聚力量的形式多元化,突出党、国家和各团体对党的群众工作的责任。
实行革新35年、落实1991年纲领30年和纲领2011年补充发展案10年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继续表明革命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建立党与人民紧密联系是保证越南共产党领导地位和能力的条件。革新时期七次党的大会文件始终注重回顾和评估全民族大团结、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利的建立和发扬;从而提出切合不同时期国家发展要求、计划的群众运动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在革新时期强化党对民运工作的领导,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分别是1998年2月18日“关于制定和实施基层民主制度”的第30-CT/TW号指示,2003年九届中央关于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第23号、第24号、第25号决议,中央政治局2010年2月25日“关于印发政治体系民运工作条例”的第290-QĐ/TW号决定;以及为人民、各群众组织参与为建设廉洁强大的党和政治体系而建言献策、监督、论证提供便利的文件,如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12日关于“颁布越南祖国阵线和各政治社会团体的监督和社会论证制度”的第217-QĐ/TW号决定、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12日“关于越南祖国阵线、各政治社会团体和人民为党和政权建设建言献策之规定”的第218-QĐ/TW号决定、中央书记处2018年2月2日“关于越南祖国阵线、各政治社会团体和人民对负责人、主要干部和干部、党员道德和生活作风修养和锻炼的监督”的第124-QĐ/TW号决定等,尤其是十一届中央2013年6月3日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党对民运工作的领导”的第25-NQ/TW号决议。在研判形势、明确民运工作在党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和广泛融入国际的条件下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基础上,决议提出了新形势下落实民运工作的五条观点和七项任务。此外,党还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民运工作、越南祖国阵线、各政治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文件,旨在增强各级党委、党组织和政治体系在国家革新、建设和保卫事业中对民运工作、发扬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建设全民族大团结力量的认识和责任担当。
近年来,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努力下,民运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和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国家部门的民运工作受到重视和推进;自2018年起,围绕六大核心内容的“政权民运年”在各级政府得到同步展开,增强了对生活、人民正当合法权益保障的责任感;提高公务道德和服务精神,本着“真正信赖、尊重、贴近、理解、学习、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任”的方向为人民监督和参与建设廉洁强大的政权创造条件。越南祖国阵线和各政治社会团体狠抓基层,持续创新运作内容和方式,扩大监督、论证、为党和政权建设建言献策的活动。各种爱国竞赛运动结合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风格得到推进;“好民运”竞赛运动以及数万个好民运模式和典型,将胡志明在作品《民运》中的思想、道德、风格广泛辐射到生活实践中,发扬党和政治体系对人民的责任精神。民运干部队伍得到健全,提高了为党领导创新民运工作以满足新形势要求提供参谋的能力,协调推进整个政治体系的民运工作,注重各级政府的民运工作,助力增强社会共识,动员各阶层人民参与祖国建设与保卫事业,发挥民族大团结力量,建设廉洁而强大的党和政治体系。这些重要的结果有助于提振人民对党的信任,继续在实践中肯定“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当家作主”的机制。近年来,党和国家向中央民运部集体颁发了诸多荣誉称号,如2002年金星勋章、2015年胡志明勋章,2010年、2015年、2019年一级劳动勋章,旨在表彰民运部门所作的重要贡献。
弘扬传统价值,在新形势下持续革新和提升民运工作成效
在越南共产党的90多年历史中,深刻认识革命事业是群众的事业以及建立党与人民紧密联系的要求,贯彻胡志明主席的民运思想,1991年纲领2011年补充发展案强调,革命事业是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人民就是一个个历史胜利的创造者。党的全部活动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和正当愿望出发。党的力量在于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官僚主义、腐败、远离人民会给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命运造成不堪设想的损失。
在十二大任期内,在党的领导下,各项重点任务和目标的落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尽管国内外形势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越南经济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宏观经济稳定而坚实,社会保障和福利得以增强,疫情得到控制,卫生、教育、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不断提升,国防安全和对外交往得到保障,党的建设和整顿在政治、思想、组织和道德上受到全面关注,预防和打击腐败、不正之风、浪费等工作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提振了人民对党、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从中吸取的经验是“在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中,始终明确“民为本”,真正信赖、尊重和发扬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利,坚持正确践行“人民知情、讨论、参与、检查、监督、受益”的原则。人民是革新事业的中心和主体;一切主张和政策务必真正从人民的正当合法愿望和权益出发。党必须充分深入关照人民的生活和利益,与人民建立紧密的联系,依靠人民来建设党,以为民办事成效、满意度和信任作为评估组织机构质量和干部、党员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提振人民对党的信任,必须坚决、积极地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克服一部分干部、党员在品质和作风上腐化变质的现象,巩固和建设真正廉洁强大的党组织,使党真正是“人民的领导者和无限忠实的勤务员”(15)。
今后,国际和地区形势将迎来复杂难料的变化,国内形势在经济社会、国防安全、民生方面仍要面临许多困难挑战,党的建设整顿、政治体系建设和权力控制仍有一些亟待整改的短板。越共十三大继续制定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保障、对外交往和国家发展的目标。党充分认识到国家在今后阶段的发展动力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强意志、整个政治体系的综合力量、越南文化和人民、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同时,这也是祖国建设和保卫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助力提升党的领导力,建设廉洁强大的党、国家和政治体系。在此基础上,党的民运工作需要持续创新和提质增效,着力做好以下任务和举措:
第一,继续推动各级党委和整个政治体系对民运工作的认识和行动发生强劲转变,发挥人民参与建设廉洁强大的党和国家的作用。朝着切实、创新的方向革新民运工作,以为民办事成效、满意度和信任为评估组织机构质量和干部、党员质量的重要指标;凝聚共识,提振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充分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在祖国保卫和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第二,着力做好各级国家部门的民运工作,重点是:一是发挥人民参与政策、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的作用,保证国家、企业和人民之间的和谐利益,结合国家民族利益,关注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人群。持续健全和细化“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当家作主”机制以及“人民知情、讨论、参与、检查”的方针。提升会见选民活动,监督、社会论证、接访、对话、解决人民的申诉控告和建议等活动质量并整改其形式主义色彩;二是提高公务道德,强化对执行公务的监察和检查,发挥干部、党员队伍尤其是领导、管理人员、负责人对人民的标杆表率作用。坚决批判和反对那些漠视、无动于衷、官僚主义、专横跋扈、故意刁难、对人民不负责任的现象;同时增强公民责任感,从严处置违法行为;三是落实好《基层民主制度》,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及时解决人民的正当合法愿望;整改那些对治安秩序和人民愿望掌握不透或缓慢的状况。着力彻底及时处理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紧迫问题以及那些长期存在的聚众越级上访的事件,避免形成和蔓延社会治安秩序的热点。
第三,推进各种爱国竞赛运动,落实好“好民运”竞赛运动,积极宣传、表彰、推广民运工作的好模式、先进模范。朝着突出重点、务实高效的方向发挥越南祖国阵线、各政治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创新其活动和组织内容和方式;提高监督和社会论证的效果。关心选拔、培养从事阵线、民运、团体工作的干部队伍,出台鼓励机制和政策;坚决不安排那些不称职、有道德问题、违反纪律的干部来承担民运工作。
第四,加强党的建设整顿工作以及防治官僚主义、腐败、浪费的工作,提升党委、政府、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表率作用;坚决与各种敌对、反动势力的错误观点和论调作斗争。统筹有效实施政治体系的民运工作条例,积极督导、检查、监督党关于民运工作的路线、主张的实施。
凭着90年的光辉传统,越南共产党的民运工作已对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国家的后续发展进程中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联系,以便实现到纪念越南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成为有着现代化工业和中等偏上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到纪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成为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等目标的要求,需要民运工作不断弘扬传统,提升群众运动能力,做好党与人民之间的重要桥梁纽带,提振人民对党的信任,助力在新时期胜利实现祖国建设与保卫事业。(完)
-----------------------------
(1)发表于1949年10月15日《真理报》第120期
(2)1999年10月14日第293-CV/TW号中央政治局意见通报
(3)胡志明全集: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三卷,第15页
(4)(5)越南共产党文件全集: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2年,第二卷,第16、113页
(6)胡志明全集:同上,第12卷,第407-408页
(7)救国农民、救国工人、救国妇女、救国青年、救国自卫等协会
(8)胡志明全集:同上,第四卷,第19页
(9)越南共产党文件全集:同上,第八卷,第285-286页
(10)(11)胡志明全集:同上,第五卷,第278、285页
(12)支援南方的征兵宣传、民运工作有助于在1973-1975三年内动员了近50万青年入伍,仅仅1973-1974两年内就有37.9万吨物资由北方运往各战线,相当于此前16年支援战场的物资总量的54%;在1972-1974年间,数千名从事思想工作的干部前往南方做战斗动员宣传工作(中央民运部:越南共产党民运工作史,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5年,第353页
(13)1976年4月25日,全国人民参加全国性的国会大选,统一的国会于1976年6月24日至7月2日召开首次会议;中央书记处印发1976年5月24日“关于统一各人民团体和统一阵线”的第253-NQ/TW号决定,各团体合并会议在此基础上举行:胡志明劳动青年团1976年3月26日,越南总工会1976年6月6日至8日,越南妇女联合会1976年6月10日至12日,越南青年联合会1976年9月20日至21日,越南祖国阵线1977年1月31日至2月4日
(14)越南共产党文件全集:同上,第47卷,第362-363页
(15)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十三大文件工作小组组长阮富仲:“充分准备并开好党的十三大,推动国家步入发展新时期”,共产主义杂志,2020年9月第949期,第七页
文章来源:《共产主义》杂志2020年10月第9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