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杂志)越南具有农业发展优势。 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政府始终关心并制定了许多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张和政策。 近年来,越南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相当高的增长率。 农村经济朝着提高附加值、融合多种价值、发展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方向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改善。
阮富仲总书记视察太原省太原市新疆乡好达茶叶合作社 _图源:thainguyen.gov.vn
农业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一些突出成效
农业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积极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大力转向发挥优势、商品生产,规模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受到重视和保障。 许多农产品产量、质量、附加值不断提高,具有竞争力,逐步主导国内和国际市场。 农林水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对促进商品农业发展、创造重要外汇收入来源、减少全国贸易逆差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11-2020年期间行业GDP增长率达到2.93%/年;其中,2021年达3.27%,2022年达3.36%,2023年前6个月达3.07%。2011-2020年出口总额达3417亿美元,平均达341.7亿美元/年,年均增长5.38%。仅2022年,农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535.3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9.9%,有12类产品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即使经济因跨境疫情(如新冠疫情)或国家间地缘政治矛盾、军事冲突的影响而面临困难和挑战,农业仍通过牢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农民创造生计、就业和稳定收入,继续肯定经济“支柱”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满足了农村居民的愿望,成为一场推广到全国的强劲运动,越来越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国家目标计划的成就被认为是巨大、全面、历史性的,实现了改变越南农村面貌的突破。 农村经济结构向现代化转变,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强劲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系统得到升级并逐步现代化,更好地为生产、民生、防灾减灾、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累计至2023年8月底,全国8167个乡中符合新农村标准的乡6031个(占73.85%);达到升级版新农村标准1521个;达到模范新农村标准225个;全国平均每个乡达到16.9项指标;58个省市有264个县级单位完成任务或达到新农村标准(相当于全国41%的县)。全国有20个省市100%的乡达到新农村标准;共有围绕 5361 个主题的10322 个 3 星或以上的 OCOP 产品获得认可。
在“人民知情、讨论、检查”的方针指引下,农民更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发展生产模式,支持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促进农作物和畜牧业结构转型;转让科学技术,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 2022年农村地区人均收入达到4720万越南盾,相当于2020年的1.12倍、2008年的5.13倍。城乡收入差距从2008年的2.1倍缩小到2017年的1.8倍以下。农村贫困率迅速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至1.5%,提前10年实现消除饥饿和减贫的千年目标。农村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福利和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国家坚强而具体的领导和指导,整个政治体系在选择突破性举措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开放市场、应用良好、安全和优质的生产流程,创造良好环境来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唤起全社会信心并鼓励创新创业精神,经常关注群众生活,深入领会“包容发展,不让任何人掉队”精神等。
下一阶段如何助力实现国家繁荣、幸福的发展目标
面对新时代的背景和要求,党的十三大提出全面同步推进革新进程,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30年“成为拥有现代化工业、中等偏上收入的发展中国家”(1),“改善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2),“激发国家繁荣、幸福的发展愿望”(3)等目标。十三大要求继续聚焦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农业、现代农村、文明农民”为方向统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4)。
具体落实党的十三大文件,第19-NQ/TW号决议根据“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旨在实现以下总体目标:朝着生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方向发展现代、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的农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良好生活环境以及接近城镇水平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服务;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得到保障;在党领导下强大的农村政治体系,为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提供坚实基础。
到 2030 年的具体目标:1- 全行业 GDP 增长 3%/年; 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5.5%至6%;2-达到新农村标准的乡达到90%以上,其中50%达到升级版新农村;达到新农村标准的县级单位超过70%,其中35%达到升级版新农村;3- 2030年农村居民平均收入较2020年增长1.5倍;4- 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低于20%。平均每年参加大专、中专、初级培训、再培训、转业培训和其他职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约180万人,经过培训的农业劳动力达70%以上;5-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提高生产力和森林质量,减少农产品生产、经营、消费过程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2025年主要目标:1-全行业GDP增速达到2.5%至3%/年;2-农林水产品出口额达到480至500亿美元;3-新农村乡达标率为80%以上;50%的县级单位达标或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至少15个省份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增长0.5倍;5-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2%的水平。
为了同步有效地实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相关法律、决议、战略、方案、提案、规划和计划,重点是第19-NQ/TW号决议、《2021-2030年、展望2050年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2021-2025年农业行业结构重组计划》,越南农业部门需要同步部署一系列任务和举措,重点如下:
一是继续在全行业以及各级各部门、地方和民众中深入贯彻和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朝着生态农业、现代农村、文明农民的方向统筹农业结构重组、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张、路线、政策、法规;在国际一体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改变对商品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看法;实现从农业生产思维向农业经济思维转变,以挖掘和弘扬热带农业优势,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规模化集中商品农业。
二是不断增强农民和农村居民的作用、地位和当家作主能力;大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向富裕农民、文明农民迈进,保障生态环境。
三是朝着生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质量和附加值的方向发展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按照党的十三大决议精神,推动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大力发展种子、农资产业,对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制盐业等领域提出一些具体任务(5)。提高资源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效率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四是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经济结构,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创造就业岗位。制定并组织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结合。 全面、同步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农业、工业、服务业结构合理的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设备、物资制造业。根据规划、因地制宜地投资发展产业集群和工艺村。保护和发展各行业、手工艺村、服务业、社区旅游和生态旅游。 建设多元同步的商业基础设施。
五是朝着现代化、全面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化相结合的方向建设农村,做到实质、深度、效益、惠及人民。继续完善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和模范新农村、村级新农村建设标准。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巩固和加强国防安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边疆、海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同步现代化、与城市互联互通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城市的周边地区、镇子,使其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逐步接近大城市水平;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现代化,提供达标的清洁水。抓紧彻底治理和克服环境污染状况。
六是继续完善“三农”制度和政策。完善和补充土地政策法规,保障农用地可持续有效管理和利用,促进稻田积聚、集中和灵活高效利用。 采取预算调节和分配机制,确保稻田和林地面积大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之间的利益协调;支持从事水稻、林地种植的农民改善生活。 发展小微金融和信贷市场;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发展农场、家庭经济、集体经济、生产经营合资合作;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融合,组建合作社协会和联盟。
七是推动科技研究应用、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组织和运作,提高科技特别是高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的研究、应用和转化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完善大型数据库;加强公立科技研究和转化组织的能力和运作效率,结合推进社会化、吸引企业投资、实行订购科技产品的承包制、创造农作物和畜牧业品种突破;支持设立科技孵化器、创业中心、创新投资基金、创业企业;促进院校、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推动电子商务、原产地追溯和食品安全管控。
此外,农业部门还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方面取得突破,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效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转型和融入国际的机遇;全面创新职业培训组织形式和内容,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年轻劳动者,满足市场需求。
八是农业部门要主动融入国际合作,拓展市场,引进资源,促进科技转移。 重点发展国内农产品市场,积极有效利用新一代自贸协定机遇,稳定传统市场,扩大和多元化出口市场,避免对少数市场的依赖;动员并有效利用资本和赞助来源; 扩大国际合作,转让先进技术,特别是加工、保鲜、种子、环保、副产品再利用等技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水源安全、跨境疫情和环境污染防控的国际合作。(完)
------------------------------------
(1)(2)(3)(4)越共十三大文件: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21 年,第 一册,第112、166、35、44页
(5)切实有效调整农业结构,挖掘热带农业优势,发挥地域潜力和优势。 促进土地积聚和集中;发展现代化、商品集中生产、规模化农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数字化转型、机械化、自动化来保障食品安全;把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农产品生产与保鲜、加工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一乡一品计划(OCOP)、减排等。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和畜牧业品种;保护和发展高价值的本地品种;建立合适机制来促进院校和企业研究、筛选和培育品种;提高饲料生产的自主能力;推动疫苗、兽药、植保药品、农业装备及物资生产技术研究和掌握。同步有效发展兽医医学、动植物保护检疫、食品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共产主义》杂志2023 年 11 月第10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