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杂志)可以说,越南是民间庙会的国度。在过去到现在的文化图景中,民间庙会一直是重要的亮点,是集中和多样化展示越南各民族大家庭文化精髓的特色部分。

河南省平陆县桑村庙会。图片来源:人民报网

民间庙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据文化体育旅游部2008年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越南共有7039个民间庙会,遍布全国各地区、各乡村,可见越南在这方面发展旅游业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再者,民间庙会类型多样,每种庙会又有与每个地区紧密相关的特色价值,如北宁省同暨鞭炮节、海防市涂山斗牛节、富寿省繁殖节、中部和南部沿海多地迎翁节等。

庙会与旅游往往是息息相关的。当年欢腾的乡村庙会,即使在旅游术语没出现的时候,已经吸引了其他乡村、地区,或至少是同庙会所在乡村缔结友好关系或往来密切的乡村的村民们前来参加。可以说几乎没有(或者极为罕见)任何一个民间庙会只是为当地社群举办而没有外地人来参与。观光游览的因素萌芽于此。目前,在民间庙会爆发式发展的趋势以及国际化世界和现代化社会的背景下,民间庙会越来越成为吸引广大观光游览者的对象。在民间庙会的百花齐放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这两种类型的相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社区旅游”、“探索旅游”、“体验旅游”、“寻根旅游”等术语形成并普遍起来,其中庙会始终是重要的对象,特别是出现了特指这种关系的术语即“庙会旅游”。

民间庙会满足民众越来越高的践行信仰的需求。参加庙会的人可以不玩、不看,但为个人祈祷是少不了的。实际显示,烧香礼拜是参加庙会的几乎所有人最大、最重要和最神圣的需求。这也是香客们自古以来的人之常情。乡村的大多数庙会已经得以恢复并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践行信仰。我们有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庙会,如香寺庙会、雄王祠庙会、安子庙会,香客如流。这说明庙会旅游日益成为了众多群众的极大需求。

民间庙会满足游客的娱乐和欣赏的需求。游客越来越倾向于民间庙会,是因为旅游的本质是寻找新鲜奇特事物,以游览美景、探索生活或地方特产、娱乐消遣。民间庙会完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长期以来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庙会如今在平原到遥远山区的乡村又有了扩张和发展之机,甚至遥远、偏僻荒芜之地的庙会更吸引游客。再者,民间庙会一般在灵验的圣地、建筑和装饰美观的传统宗教场所、风景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和传统乡村举办,因此很吸引游客前来。

与旅游联系在一起,民间庙会的娱乐作用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得以提高,但更多的是人们在心灵上的缓解。平衡情绪,舒解生活中的烦心事,给每个人带来心灵上的平和,是民间庙会的积极因素。

民间庙会满足目前人们为各种心灵活动以及宗教机构作贡献的需求。四面八方游客的参与为各地的庙会注入了新的资源,包括物质(香油钱和各地游客参加庙会支付的费用)和精神(参加庙会的人数众多使得当地居民增加收入,又感觉本地庙会受重视);从而更鼓励民众恢复和维护本地庙会的文化价值以吸引更多游客。

如此一来,旅游已为民间庙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民间庙会得到维护、弘扬和丰富,民间庙会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得以恢复以服务游客,每个庙会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在当地居民保护和弘扬庙会特色价值的意识和骄傲感当中得以肯定。同样的,民间庙会也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越南的旅游面貌更加丰富,旅游的选择更加多样,越南文化特色更吸引外国游客。得益于这一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资源,旅游业将迎来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当前民间庙会的办会趋势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国家的革新氛围中,民间庙会逐渐得以大力恢复,这也是凸显当代社会生活中恢复民间庙会趋势的重要依据。每个乡村都在自己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寻找有关庙会的各种因素,以便恢复和演示本地方的特色文化之美。如果本地的庙会没有被中断或埋没,他们就发扬光大;如果被埋没了,就恢复起来。有的地方,庙会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但当地居民仍努力根据古代资料、老人的记忆等恢复庙会,甚至许多因素是他们创新或引进的。在导致这一趋势的众多原因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恢复庙会是为了彰显本地特色和吸引游客。恢复民间庙会的需求和目标是很正当,但也带来了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庙会的恢复只是为了服务和吸引游客,庙会的许多因素得以创新、与当地传统不吻合,许多民间庙会办会方式不佳,甚至形成乱象,引起游客和社会不满。

同样在发展民间庙会服务旅游的目标中,过去十多年,出现了创新民间庙会服务推广各地旅游形象的趋势。以民间庙会为基础和模式,这些旅游节活动传达新信息、新目的,主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举办,以推广旅游、吸引游客为目的。除了在民间庙会基础上结合推广旅游形成新的节庆活动的趋势取得的成功,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使得此类活动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那么吸引游客,譬如旅游节日活动中民间庙会各种因素的笨拙组合、草率拼凑,或者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的戏剧化,不受游客欢迎;又如“纪录综合征”(最大的粽子和糍粑、演奏者数量最多的民族乐团、最大的河粉汤锅、最长的陶制龙、最长的奥黛等等),充分显示了华而不实、随便、质量低下,使得这些活动变得掺杂外来因素而格格不入,毫无吸引力。

商业化也许是目前各民间庙会的普遍趋势,即使社会上有了不少对这一状况的声音。吸引游客花样百出,功德箱到处都是,各种信仰服务遍地开花,仗着庙会人多来强买强卖、拉客抢客、票贩子、服务项目压倒庙会活动、餐饮服务价格和收费不合理等乱象层出不穷。售票和公开收取各种服务费有损庙会的形象,商业性甚至进入了进行各种仪式的神圣空间。

从庙会的数量可见,越南的民间庙会数量极其丰富多样,但目前庙会形式日渐趋同的趋势越来越普遍,使得民间庙会淡化和失去自己的特色,给庙会旅游带来较大影响。与每个乡村、地域息息相关且各具特色的民间庙会如今又按照近乎相同的模式、程序和方案去举办,导致单调、吸引力极低。

此外,世俗化的趋势也给民间庙会带来新的色彩,更接地气,但不那么灵气。世俗化趋势使得民间庙会有了多样性和亲切感。许多人参加庙会并不是为了叩拜他们崇拜的神灵,或者不知道庙会供奉哪位神灵,他们是希望融入心灵的氛围,这样就够了。甚至许多人参加庙会并不是为了烧香礼拜,他们的目的是去玩,以庙会为见面聚会的场所。很多以烧香礼拜为目的的人也不了解仪式程序和贡品等。他们礼拜的普遍心理是把神灵拉近日常生活,服务于十分普通的需求。这一趋势有助于减少庙会的心灵性质,使得庙会变得自由,甚至有些随便、杂乱,不再能满足游客的期待。

面对民间庙会的遍地开花,提出管理问题是必要的,但对庙会进行行政化管理又在给民间庙会带来许多不足。不少民间庙会追求行政化趋势并渐渐失去其传统价值。譬如庙会中策划方案的滥用、为了名声而你争我斗、当地政府过深的干预、指导和引领庙会趋于服务宣传等等,使得许多庙会淡化了其民间色彩,减少了民众作为庙会主体的主动权。庙会行政化也表现在庙会分级管理。不仅如此,“申请升级庙会综合征”也引发一场竞赛,导致浪费和社会矛盾。这导致了庙会趋于形式主义、不再真正是人民的节日的趋势。

民间庙会离不开宗教场所,因此随着民间庙会的发展,宗教场所也迎来受到重视修缮和新建的趋势,为庙会的举办带来更宽敞的空间。目前,遥远乡村到城市的寺庙、祠堂等宗教遗迹修缮、改造和新建活动经常持续进行。遗迹的扩建为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并参加庙会提供便利条件。但这件事也引起了热议和矛盾,某些地方的遗迹修缮进行得很随便,使得心灵空间失去原有的价值;许多遗迹把神佛像变得五颜六色,把木柱子变成水泥柱子,用新的雕刻作品替代了留下时间印迹的古老雕刻文物等,使得不同遗迹也趋于相似,游客也没有探索各种不同的遗迹和庙会的需求了。庙会、遗迹也随之变得暗淡,不那么吸引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

如何推动民间庙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与其他许多文化现象一样,当代社会的民间庙会既有了改革创新之处,又在其所经历的风波曲折后恢复了各种传统价值。有的东西消失,有的变化,也有的得以创新,但重要的是民间庙会还能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并且在旅游正成为许多国家重要产业的背景下或多或少满足了国际游客的了解需求。

要想让民间庙会始终是旅游业发展的长久资源,首先要维护民间庙会的多样性(类型多样性、礼仪形式多样性、与每个庙会和地方社群特点密不可分的文化表达多样性)。只有这样,游客才希望探索和体验不同区域、地方的不同庙会。

第二,充分克服到处恢复和创新民间庙会、随便将新因素不合理地带到庙会里、追求形式主义等乱象。庙会的恢复和创新应由庙会的主体,在同文化部门和专业人士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确保这一过程正确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

第三,克服民间庙会过度商业化问题,合理布置功德箱,严格管控庙会里的各种服务形式,避免把参加庙会的游客视为营利的对象,这是导致游客不希望再来的原因之一。

第四,需要增强民间庙会的核心元素—心灵元素,让民间庙会真正成为当地社区和游客心灵汇聚和升华之地。

第五,民间庙会在作为老百姓的文化产品、由人民群众创造、维护、践行和传承的时候才能吸引游客。行政管理是必要的,但不意味着夺取完全的管理权,让居民在自己的庙会中被“边缘化”。

第六,在作为庙会重要空间的遗迹修缮改造中保持慎重,游客往往希望能够看到遗迹的艺术价值、传统价值,而不是拼凑外来因素、过分现代或铺张浪费的工程。

可见,民间庙会以自己的丰富多样和特色,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当民间庙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得到更正确认识且紧密结合的时候,这一资源将得到更好运行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有了旅游,民间庙会变得更活跃,得以发展和扩大,并获得更多物质利益;基于民间庙会的特色文化价值,旅游也更加热闹,更具深度和吸引力。然而,如果没有旅游从业者的双手,民间庙会自己很难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果缺乏包括民间庙会在内的各种文化价值这一基础,旅游也很难发展起来。这意味着民间庙会的主人和旅游工作者应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紧密合作起来,着眼于长远的目标,这样一来,民间庙会资源才能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很好地运营。(完)
-------------------------------------------------------------

(*)本文系国家科技发展基金会赞助的课题《当代越南社会中的越南人传统庙会》(编码为VIII1.99-2013.04)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共产主义》杂志2018年1月第903期


作者:文化研究院 阮氏方针 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