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30年阶段 展望2050年越南国家总体规划的理念 目标和优先方向

阮志勇
越共中央委员、计划投资部部长
04:30, 06-04-2023

(共产主义杂志)国家总体规划旨在确定基于国土空间高度联通、同步、统一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动力,确保越南快速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大而难的问题,要正确、有效落实起来,就必须牢牢把握各阶段的观点、目标和优先方向,着眼长远。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总理范明正(前排左三)在红河平原发展大会上参观“联动发展-改革创新-绿色可持续”红河平原图片展 _图源:越通社

2021-2030年阶段、展望2050年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空间组织

国家总体规划的理念体系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关于国家发展的理念和关于国家发展空间组织的理念。 在国家发展观点上,《规划》更加明确地贯彻并具体化了《2021-2030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五大发展理念。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发展空间组织的理念,为引导经济社会活动、环境保护、国防安全保障的空间布局提供了依据,具体如下:

首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统一地组织国家发展空间,确保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联系,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国家竞争力。

二是突出发展重点,聚焦一批具有良好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优质人力资源和其他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地区,形成驱动区、经济走廊、增长极、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国家经济快速、有效、可持续发展; 同时,出台适合国民经济条件的机制、政策和资源来做好困难地区的社会保障。

三是有效、节约地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确保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水源安全,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积极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适应气候变化。

四是,国家发展空间、区域、经济走廊、城镇体系的组织必须与同步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城乡协调发展相结合。

五是,国家发展空间布局必须将陆地空间与海洋空间联系起来; 开发和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海洋空间和空中空间。 重点对接国内经济走廊与地区和国际经济走廊。 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紧密结合起来。

展望2050年,越南成为社会民主、公正、文明,拥有同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各地区和谐可持续发展,潜力和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有着智慧、现代化、富有特色、绿色的城市系统;民族文化特色和良好价值观得到保护和弘扬;环境质量良好,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朝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方向有效发展的高收入发达国家。 2031年至2050年期间,越南力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约为每年6.5%至7.5%;到2050年按现价计算人均GDP将达到约27000至32000美元;2050年城镇化率达到70%—75%;人类发展指数处于很高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国防安全得到坚定保障。

《规划》的重点任务和方向

重点任务

一是基本形成国家基础设施框架,重点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文化社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环保、防灾减灾、适应气候变化等基础设施。

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增长模式。结合新发展空间重点发展一批有潜力、有优势、空间大的产业和领域。

三是发展驱动区和国家重要增长极,以形成引领国家发展的火车头。

四是形成和发展南北轴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沿海经济带以及各驱动区、大城市的工业—都市—服务走廊。

各经济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工业方面:重点发展一批基础产业,满足国民经济对基础生产资料的需要。 优先发展一批高新技术、数字技术产业。 发展绿色产业,与节约高效利用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相结合。产业空间朝着与城镇体系和服务中心关联的方向布局,形成经济走廊和驱动区。 向南北高速公路东侧路段西部区域、中游地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缓解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压力,最大限度减少气候变化影响。

在服务业方面,在大城市建设区域和世界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推动其同驱动区和经济走廊的发展联动起来。 形成与主要海港、空港、国际口岸联动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 建设具有区域和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中心。

在农业方面:建设一些与加工业中心的发展联动起来的农业生产集中区。 合理增加九龙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和水果的比例,适当减少大米的比例。 推动红河平原农业向高效、有机、服务城市的方向发展。在西原、北部中游和山区等地区增加果树面积,发展林业经济,发展药材并将其同加工业结合起来。 在沿海地区,结合红树林种植和保护,发展沿海养殖业;发展高效和可持续的近海渔业。

基础设施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技术基础设施领域:集中资源发展基础设施网络来支撑各经济走廊的形成,尽快形成各驱动区同步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连接各主要经济中心、驱动区和经济走廊的高速公路。 升级建设国际门户海港、空港。 加快南北高铁、连接主要海港、空港的铁路干线建设。 发展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源充足稳定供应,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做出贡献。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发展。 发展环保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防治自然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

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在各大城市和驱动区优先投入优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基地,使之接近本地区和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合理发展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机构网络,并与提高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相结合。 建设和提高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效率。 建立一批达到区域和国际水平的医院; 组建和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的医疗中心。 建设和升级一批文化中心、国家体育中心,使之符合国际标准。 注重困难地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发展与文化社会之间的协调、平衡。

基于地区和国土的空间布局方向

北部中游和山区:朝着绿色、可持续和综合方向发展该地区。注重森林保护和恢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 确保水源安全。发展加工、制造和能源产业; 高科技、有机、特色农业; 口岸经济、旅游业。 研究建设北江—太原—富寿经济带,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带。

红河平原:重点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和服务业。 建设创新中心,引领科技发展。发展服务城市的高科技农业、清洁农业、有机农业。 继续把海防—广宁地区建设成为海洋经济中心。 发展北部湾经济带(宁平-广宁)。

北中部和中部沿海地区:结合国防安全保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港体系、沿海经济区、产业园区效率。发展海洋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促进海产品养殖、捕捞和加工。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将清化-义安-河静三省沿海地区建设成为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中心。

西原地区:保护与水源安全保障相关的特种林和流域防护林。 提高经济作物发展效益,扩大果树、药材、蔬菜、花卉面积。 促进农林产品加工业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铝土矿开采业、氧化铝加工、铝生产可持续发展。 发展与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价值和特色相关的生态旅游、度假和文化旅游。

东南部地区:成为活跃发展的地区、全国第一大经济增长动力; 区域内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物流和国际金融中心; 处于增长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前沿。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内涝等问题。

九龙江三角洲:将该地区发展成为全国、地区和世界可持续、充满活力、高效的农业经济中心。 专注于现代商品农业生产并与加工和产品品牌建设结合起来;更加灵活地利用农业用地。发展绿色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国家驱动区和经济走廊发展方向

在当前各重点经济区的基础上,选择一批条件最为有利的地区,形成国家驱动区,包括:北部驱动区(河内-海防-广宁); 南部驱动区(胡志明市-平阳-同奈和巴地-头顿); 中部驱动区(承天顺化-岘港-广南-广义沿海地区)和九龙江三角洲驱动区,每个区域的增长极分别是河内、胡志明市、岘港、芹苴。 逐步建设和形成北部中游和山区、北中部地区、西原地区的驱动区。

到2030年优先发展以下经济走廊:南北经济走廊和两条东西经济走廊即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木排-胡志明市-头顿。

逐步形成和发展长期的经济走廊:沿着胡志明大道和南北高速公路西侧路段穿越西原、东南部地区的经济走廊和6条东西经济走廊,包括:奠边-山罗-和平-河内、吊桥-永昂、老堡-东河-岘港、布依-波来古-归仁、朱笃-芹苴-朔庄、河仙-迪石-金瓯。

海洋空间开发方向: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文化特征、生态系统多样性比较优势来开发海洋空间; 确保海上、陆地各产业、领域和谐融合、优势互补。

空域开发利用方向:管理和维护国家空域主权;开发利用空域,确保绝对安全、高效,实现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之间的协调。 有效开发和优化已运营机场和拟升级、扩建、新建机场的空域组织和飞行方式。

国家土地利用方向:合理、节约、有效配置土地资源。 安排土地资金来建设同步基础设施体系,保障跨行业、跨区域的空间互联互通。管理350万公顷的稻田面积; 将低效的水稻种植土地转变为高效的农作物和牲畜生产。 扩大工业园区用地面积,集中在驱动区,并与各经济走廊联动起来。

国家城乡体系优先发展方向

按照绿色、智慧、可持续、适应气候变化的网络模式建设国家城市体系。将首都河内、胡志明市和其他直辖市建设和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创意、领先的都市,从而产生城市地区协同发展的溢出效应;使之具备足够的竞争和融入区域和国际的能力。 注重中小城市发展。

结合城镇化进程,打造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同步、接近城镇水平的全面、现代、绿色、清洁、美丽乡村;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为人们创造可持续的生计;农村社会稳定;民众的素质得以提高; 治安秩序得到保障。 制定适合各自然生态区域和文化、民族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分布模式。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治、气候变化应对的方向

关于各类资源的利用:在各行业、各地方之间协调合理地配置水资源;确保各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重新组织水产捕捞活动,逐步降低捕捞水平,与水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短期开采利用与长期矿产资源储备需求之间的平衡。 形成足够规模的矿山集群来吸引同步投资,从勘探、开采到深加工等环节应用现代技术。

关于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加剧和环境恶化的趋势; 解决紧迫的环境问题;逐步改善和恢复环境质量。 保护和扩大自然保护区、湿地、重要生态景观区和生物多样性廊道体系。

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逐步管理自然灾害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巩固、提升、完善自然灾害防治工程体系。 减少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力争2050年实现国家净零排放目标。

国防安全

巩固、强化全民国防阵地,并与筑牢人民安全阵地相结合。 把国土各区域、战略地区、边境、海域、岛屿、重点经济区、产业园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巩固强化紧密结合起来。 发展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 建设合适的经济—国防区,形成合力来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牢牢捍卫祖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作出贡献。

为确保既定目标和方向的落实,国家总体规划确定了一套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关于资源动员,关于机制、政策,关于科技,关于人力资源和关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举措。其中,《规划》特别强调,重点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招商引资,形成并快速发展驱动区、增长极和优先经济走廊,使之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产生吸引其他地区共同发展的溢出效应。(完)

文章来源:《共产主义》杂志2023年3月第10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