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新时期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体制

谢玉晋 博士、教授—陈国瓒 博士、副教授
原越共中央委员、中央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理论委员会
09:47, 19-07-2023

(共产主义杂志)体制是对一个国家整体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少数因素之一。合适的体制会激发发展动力,不合适的体制则会抑制发展。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建立合适、有效的发展体制。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继续大力创新思维,建立并同步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领域可持续发展体制,及时排除困难和障碍; 激发一切潜力和资源,为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创造新动力。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第十五届国会第五次会议结束后会见河内选民 _图源:越通社

越南共产党对建立和完善快速可持续发展体制的认识

在越南,从革新进程一开始,越南共产党就明确对国家进行全面革新,以经济革新为重点,同时逐步进行政治革新;将经济革新与政治革新和社会政策实施相结合;政治革新必须按照合适的路线图与经济革新同步起来。在经济革新中,重点是完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政治革新的重点是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扩大党内和社会民主并与加强社会纪律和规矩相结合。 特别是从十一大开始,党把“经济革新和政治革新之间的关系”确定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需要解决好的重大关系之一。

越共六大(1986年)以来,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党的十一大(2011年)明确完善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行政改革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战略突破口。 然而,直到十一大之前,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主要是粗放式发展(主要基于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低水平人力资源、低技术等)。然而,这一时期合适的市场经济体制已为推动国家发展并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受到国际认可的伟大成就注入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党的十一大也指出了粗放式发展体制,导致国家发展动力明显减弱的基本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十一大确定了向主要依靠科技资源的纵深增长和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和迫切需要。

总结党的十一大决议落实五年情况,十二大(2016年)得出的结论是,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向主要依靠科技和创新的纵深发展转变,还存在很多不足,效果欠佳;同时,政治革新与经济革新不同步,政治体系运作的能力和效果与任务不相适应。 这说明,建设同步纵深发展的体制,保障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是重大要求。

在与经济体制的紧密关联之下,国家的政治体制也受到关注,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创新完善的要求进行更新。基于以下政策支柱的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心、党建是关键、文化发展是社会精神基础,越南共产党对政治体制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在此基础上,国家的政治体制不断补充和完善,适应国家建设和发展革新事业的要求。

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作为确保革新进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受到越南共产党的高度重视。首先,党有了新的使命意识: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越南劳动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连续最近三届任期,党中央都专门在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和整顿的专题决议,提出了党在思想、组织、检查、民运等方面建设的新方针。 与此同时,党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执政作用的要求。基于对党的领导和执政作用、责任和成效的认识和评价,越南共产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党组织活动和党员责任,党组织、党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关于人民群众参加党建工作,关于党内民主和纪律制度等规定和制度。

始于党的七大的对越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按照法律至上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越南民有、民治、民享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组织模式、机构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民主被确定为制度的本质,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民主与纪律、规矩联系在一起,通过法律得到制度化,受法律保护。

党对社会的认识也在革新过程中不断得到阐述。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人文建设、社会公正进步实施之间的关系受到重视。人民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动力,一切战略和发展政策都以人为中心。人民的福祉是党和制度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政策和人文政策的制定和解决需要置于紧密、合理的整体关系之中。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社会发展管理”的路线,将文化、社会和人文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一系列共同愿景、总体战略方向和配套举措。

关于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成为2013年《宪法》颁布的重要依据,其中对关于政治制度、人权、公民权利和义务、经济制度、国家组织机构等方面的许多新内容进行了规定。与2013年《宪法》一起,一套法律体系得到建立并颁布,涵盖了需要调整的社会生活各领域。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顺利运行,建设、巩固和提高政治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效力,实施和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党的十三大从对国家革新、建设、发展历程的实践总结,得出的五条经验教训之一是注重优先同步建立发展体制,确保坚定不移与创新、传承和发展、经济革新与政治、文化和社会革新,遵守市场规律与保证社会主义定向,经济增长与文化和人文发展、社会问题解决、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独立自主与融入国际之间的协调关系;真正重视并有效发挥人才、文化、教育培训、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驱动作用。

根据国家建设发展的实践,党的十三大(2021年)提出了新时期国家“愿景和发展定位”,要求推动发展思维创新,推动全面同步革新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快速持续同步发展,顺利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正、文明”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继续大力创新思维,构建并同步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体制,及时排除困难和障碍; 激发一切潜力和资源,为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时期建立完善快速可持续发展体制的主要方向

越共十三大(2021年)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越南成为具有现代工业、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为实现这些目标,国家需要大力转向主要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和改革创新的纵深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和落实一个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其中确保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国际融入体制之间的同步。在快速发展和融入国际社会的要求迎来诸多复杂难测变动、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需要处理好发展体制中的辩证关系:政治体制发挥着“前瞻性”的指导作用,经济机构发挥着核心作用,社会体制发挥着调节社会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则发挥着保障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发展体制的正确性、合理性、同步性是保证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持续推动政治体制创新和完善

新发展背景下的政治体制(首先体现在党的领导和执政作用)需要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指导性的创新,体现在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提出具有正确科学依据、现实依据的发展路线、战略、目标、模式,保证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完善政治体制,重点围绕以下主要内容:增强党对政治体系的领导执政作用和能力,提高发展战略、政策的导向和谋划能力、发展战略的研判和调整能力;明确、建立、实施、保护和推崇人类价值、公民价值、社会价值、社区价值和民族价值;尤其是民主、创新、社会责任等价值,满足新发展要求。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生动力。在明确和完善各机构职能和任务的基础上,部署构建精简且运行高效的政治体系组织机构。

关于党:继续提高领导和执政、发展战略指引能力,真正成为“智慧、道德、文明”的代表力量(胡志明主席)。这是领导建立并有效实施快速可持续发展体制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完善使党能够很好地履行2013年《宪法》所规定的“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越南劳动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民族利益的忠诚代表……,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越南共产党与人民紧密相连,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在自身的决定上对人民负责。越南共产党的所有党组织和越南共产党党员应当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从事活动”等作用和使命的体制。这就要求党不断推动对政治体系的领导内容、方式、机制创新,特别是对国家的领导和执政(符合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每一个权力分支)。

继续完善党内民主体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等原则,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各部门、组织主要负责人。党内民主必须成为政治体系和社会民主的标志。统筹党内权力控制体制完善与国家体系内部和社会对权力控制体制相同步。

同步完善党领导建设一支真正作为“人民公仆”、心系人民、把人民利益、国家民族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具备足够品质和能力来有效执行任务的干部、党员、公务员队伍,特别是战略级干部队伍的体制。

关于国家: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真正“民有、民治、民享”的,法律至上,机构精干高效的发展管理—治理型国家。完善权力控制体制,坚决反对腐败、权力异化、小圈子利益、裙带资本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现象。建设公开、透明、“廉洁—纪律—行动—创新—高效”的行政事业。提高法律、机制、政策制定能力和指导组织实施能力;提高在世界和地区形势风云变幻背景下的政策“反应”能力。继续按照法治国家的原则同步完善各领域国家管理体制;建立从中央到基层(城乡)精简、运行高效的政权体系;建设一支“实德实才”,真正作为“人民公仆”的干部、公职人员队伍。

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构建和完善新时期国际合作与融入的战略、政策体系(总体的和各领域的)。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情况下,需要主动及时调整国际合作和融入战略,既着眼长远,又有效应对、减少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出台对策来保护国家民族利益。促进参与多边和双边关系;参与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完善相关机制、政策和举措来有效落实国际条约和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要根据制度的性质、要求和下一阶段国家建设发展事业的条件,继续研究开展越南政治体系组织模式的建设和实践完善。面临的要求是建立廉洁、强大、精简、运行高效的政治体系;建设一支具备足够品质、能力、威望,肩负起任务的干部、党员、公职人员队伍,特别是战略级干部和主要负责人;和谐地实行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当家作主的机制,确保效力和效率。

朝着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的方向继续推动创新和完善适合越南国情和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

按照“政府强、市场高效、社会(企业和民众)活跃创新”的原则,完善关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体制; 创造共鸣效果来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强项;同时,根据越南的具体情况,限制和克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不足和“失败”。政府强不是机构“庞大”、公务员众多的政府,而必须是一个发展战略正确,法律和发展机制、政策制定能力强,干部和公务员素质能力过硬,宏观管理能力、发展管理和治理能力强,对发展环境变化的政策应对能力强的发展治理型的发达法治政府。

完善体制来提高宏观经济质量,是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密不可分的重要要求。制定并有效实施向纵深发展转型的模式、机制和政策(针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每一个具体行业、领域)。完善体制来促进和提高经济结构重组、国有企业结构重组、投资结构重组(特别是公共投资体制)的质量和效率,做到公开透明、增强竞争力、强化问责、尽量减少行政程序。

完善促进经济部门和成分(国有、私营、集体等)同步有效发展的体制,以促进各部门、主体的客观作用。 建立连接各经济成分(目前相互联系很少)的体制,使之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促进国民经济内力的强劲发展。增强经济独立性和自主性,减少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调整吸引外资的方向、战略、机制和政策,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效益,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完善体制来推动私营经济在规模和质量上向纵深发展。

完善促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农业农村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体制。建立并有效落实具有引领性的体制,以及时迎接和发展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如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循环经济、区块链应用等)。推动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应用,适当有效地应用于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其他领域。

推动完善包括土地体制在内的所有制体制。持续改善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推动减少生产经营条件和程序。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来促进主体间朝着利益共享、责任风险共担的方向进行生产经营合作和连接,旨在建立可持续的生产、经营链和价值链;参与全球供应链。

持续推动社会发展体制创新完善

完善体制并同步落实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管理机制和政策,重点抓好以下内容:

完善机制和政策来保障发展机会、发展成果、发展效益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间相对和谐的分配和调节;健全可持续减贫的同步机制和政策(采取多维度的方式);健全和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聚焦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同胞、困难地区,做到“不让任何人掉队”。

同步完善机制政策来大力发挥祖国阵线、各政治社会组织、社会职业组织、社会组织、社区等在参与党和国家建设以及依法“自治—自我管理”、为会员谋福利的活动中的作用。切实落实社会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建立并有效落实对党和国家组织的活动特别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民众权益问题的社会监督和论证机制。

切实履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党组织和国家机关、干部和党员要严格履行问责制; 对违法行为(无禁区)从严、公开、透明处理,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国家管理的信任和社会共识。

完善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步机制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观点;确定国家资源(如土地、水、矿产等)的保护和有效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项目,必须包括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 创新增长模式,要与朝着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方向调整经济结构(面向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使用绿色能源、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相结合。尽量减少并力争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设施、工业园区、城乡区域破坏、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状况。制定各地、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并同步有效实施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解决方案; 努力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增强所有主体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制定和有效实施高质量发展体制,需要同​​步落实各项方案、机制、政策来提升各主体与纵深发展相关的能力(如体制颁布能力、领导和组织实施体制的能力、体制执行能力等)。要建立认真落实体制,“言行一致”,“法律至上”的机制和机构。体制颁布与实施之间的同步,需要提高从群众到各级领导等各主体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感。体制质量和各主体执行体制的效力和效率,是保证新时期国家快速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为提高各主体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能力和责任感,重要问题是要按照《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发展案)和2013年《宪法》精神,不断具体化和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体制,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正确有效地贯彻落实“人民知情、讨论、参与、检查、监督、受益”的方针。完善党领导、国家管理、祖国阵线和各政治社会组织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运行机制,为落实和促进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实基础。继续细化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旨在突出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保卫祖国事业中的主体作用和核心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党、国家、祖国阵线建设,为社会管理作出贡献的智慧、权利和责任。(完)

文章来源:《共产主义》杂志2023 年 6 月第10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