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革命史上党关于文化对革命、革新和发展的作用的理论认识

阮世纪 副教授、博士
越共中央文学艺术理论批评委员会主席、原越共中央委员、原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台长
09:19, 05-03-2022

(共产主义杂志)回顾193023日越南共产党诞生以来的91年历程,党关于文化、文化和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逐步得到科学、革命、人文地补充和完善。这一观点体系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一切都面向造福人民的目标。

海防市永保县理学乡人民向阮富仲总书记赠送程国公阮秉谦像 _图源:越通社

早在成立之初乃至整个革命发展历程中,越南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特别是处理文化与民族、与革命、与世界、与革新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943年,党的总书记长征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我党和阮爱国领袖的观点来起草《越南文化提纲》(又称为“1943年文化提纲”)。越南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一项文化纲领,指出了一场文化革命的内容、性质、组织和发展方向,只能与民族解放革命及其成功后文化事业的未来息息相关。1943年《越南文化提纲》明确建立的越南文化事业(包括思想、学术、艺术)“将因为解放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解开枷锁,并将追赶上世界新民主文化”(1;强调三项原则“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文化事业属于全民并基于党的领导下;明确肯定越南新文化制度的性质即“形式上民族、内容上新民主”(2

同样在这期间,在记录胡志明主席在位于中国广西的蒋介石政权监狱里创作的诗(后来被收录进《狱中日记》(1942~1943))的本子上,他老人家在最后一页写到了文化:“为了生存和生活的目的,人类才创造并发明了语言、文字、道德、法律、科学、宗教、文学、艺术,衣、食、住等方面的日常生活工具及其使用方式。上述全部创造和发明就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的所有生活方式及其所产生的表现的总和,旨在适应各种生活需求和生存的要求”(3

在1945年八月革命取得成功后,1945年9月3日在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上,胡志明主席提出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六项紧迫任务,其中三项是关于文化的:一是在消除饥饿的同时要扫除文盲,二是为人民进行精神教育,三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抗战文化路线逐渐形成,在长征总书记1946年11月16日写给胡志明主席的信《当前救国和建国事业中越南文化任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抵御饥饿、文盲和外敌的繁忙国事之中,在胡志明主席的指导下,第一次全国文化会议于1946年11月24日在河内市大剧院开幕。按计划,会期为三天,但由于海防市战局吃紧并且有可能提前在河内爆发,因此会议召开一天就闭幕,紧急但也十分有益。会议接待了全国200多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家前来出席。在开幕词中,胡志明主席强调:“越南的新文化必须以人民和民族的福祉为基础,必须学习外国文化的好东西,创造出越南文化,使得新文化能够改造腐败、懒惰、虚荣、奢侈,使得每个人都有独立自主的理想”(4。他老人家强调:“用文化为国民前行指明道路”(5。全国文化运动委员会的报告明确指出了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呼吁加强团结互助并提出了新形势下越南文化的任务。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5名正式委员和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全国文化委员会。会议的巨大成功为越南的新文化事业奠定重要基础。

1947年3月,胡志明主席发表资料《新生活》,通俗易懂地解释了越南党和国家关于文化的路线和主张中十分务实的问题。

同样在抵御法国殖民主义侵略者的艰苦岁月里,我党和胡志明主席领导1948年7月16日至20日在越北召开第二次全国文化会议。在写给与会代表的信中,胡志明主席强调:“在我们民族抗战建国的伟大事业中,文化承担一部分很重要的任务……我们的文化家们必须创造出富有价值的作品,不仅为了表彰当今抗战建国事业,更为了给后代留下抗战建国的辉煌历史”(6

1948年7月18日,长征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越南文化”的重要报告。该报告系统化、具体化和发展了党的1943年《越南文化提纲》的观点、原则、方针,其价值如同党在抗战建国时期的文化纲领。报告提出了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明确文化与民族解放革命之间的关系,推行救国文化;二是建设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越南新民主文化,而当时的切实口号是民族、民主;三是积极扫除文盲,开办大学、中学,按照新精神改革教育,杜绝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四是对人民进行再教育,鼓励实行新生活;五是弘扬民族文化之美,同时消除邪恶和腐败,防止殖民和反动文化残余的渗透,学习世界文化的良好价值;六是形成为抗战建国事业和越南革命作出积极贡献的新型知识分子队伍。

第二次全国文化会议结束三天后,全国文艺会议于1948年7月23至25日召开。80多名来自文学、戏曲、音乐、建筑、美术等行业的文艺家代表从各地前来参会。在此重大事件中,越南文艺协会成立,是1943年成立的救国文化协会的良好延续。

自1950年之后,抗战文化建设模式有了调整,“全国文化会议”形式不再被采用,但文化、文艺的路线、观点、目标、任务继续在党的决议、指示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中得到补充、发展。在1951年在绘画展之际写给画家们的信中,胡志明主席明确指出:“文化艺术也是一个战线。你们是那个战线上的战士”(7。他充分肯定了文化在民族解放使命中的先锋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一起,必须形成民族长期抗战中具有磅礴力量的战线。“文化、艺术和所有其他活动一样,不能被排除在外,而是要置于经济和政治之中”(8

1960年9月越共三大文件指出了建设含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性的文化事业的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党明确文化、思想是一场革命,与生产关系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同时进行并紧密联系。进行文化、思想革命和建设以民族、科学、大众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路线,在全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初期继续得到发展和补充。

1976年12月越共四大明确建设新人,建设新文化,为反对反动和有害思想和文化产品而进行斗争。1982年3月越共五大指出,我们建设的新文化是含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性、深刻的党性和人文性、富有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文化。五大也深入阐述了“社会主义新人”的概念内涵并提出“国家和人民一起搞文化”的方针。

越南民族在抗法、抗美两场战争和卫国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是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的胜利,而且是爱国主义和越南人、越南文化崇高精神价值的胜利。

除了上述重大成就和优点,在过去几十年的历程中,领导、管理和践行文化的工作也存在各种短板和不足。该时期思想、文化革命的目标和内容也受到以尽快废除私有制、消除剥削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领先一步并脱离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为主导思想的生产关系革命所约束。战争以及高度集中、官僚主义的计划管理机制、平均主义心理也削减了文化、教育发展动力,遏制文艺工作者自由创作能力,进而阻碍国家的发展。

在解放南方、统一祖国后,越南共产党和国家努力寻求国家革新之路,首先是革新经济思路。1986年越共六大肯定了这一观点。基于经济、政治思维的革新,我党为文化革新确立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在1986年至1994年的时期,文化、文艺领域受到党更深关注。1991年6月召开的七大通过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明确“我们建设的文化是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9,是越南社会主义制度的六大基本特征之一。

如此一来,到了1991年的政治纲领,关于建设和发展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重要任务的认识,已经得到进一步肯定。建设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的观点,继续在党的各文件中得到补充、充分发展和进一步丰富。

越共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未来几年文化文艺若干任务”的决议,首次提出概念:“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一项目标”(10。决议重申:“我党领导全民建设的文化是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11

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发表了关于“建设和发展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的决议(12。这不仅是党在文化领域上具有路线、主张、政策性质的文件,而且还体现着新革命时期全面而深刻的文化理论思维。

从1943年《越南文化提纲》中文化包括思想、学术、艺术的认识,到将文化内涵扩大为思想、道德、生活作风、科学、教育培训、大众信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从1943年以民族、科学、大众为性质,民族为形式,新民主为内容的新文化,到1982年明确文化“有着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性、深刻的党性和人文性”,而到了1992年《宪法》肯定越南文化带有民族性、现代性和人文性,1998年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建设和发展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2013年《宪法》明确建设和发展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精髓,已经发展到了新的水平。从1943年“必须完成文化革命,才能完成社会改造”的观念,四大的思想文化革命为动力,到了1998年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决议的“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一项目标”。从1943年的三项革命改革运动的原则: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到在思想和文化领域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得马列主义世界观和胡志明思想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继承并弘扬国内所有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化精髓,建设一个知识、道德、体力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致力于人的真正利益和尊严的民主文明社会”(13

这样一来,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决议结合新时期国家实践和时代发展潮流全面、深入补充和发展了建设和发展越南文化的路线,包括对文化及其对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的观念,从指导观点到建设与发展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举措。

继续强调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2001年4月召开的越共九大要求“扩大并提高‘全民团结共建文明生活’运动的成效”,“建设文明生活方式和文明家庭……,使得文化深入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人,完善越南人的新价值体系……增强所有经济、政治、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中的文化性”(14。为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央政治局发表了2008年6月16日关于“新时期继续建设和发展文学、艺术”的第23 NQ/TW号决议,明确“继续创新并为文学、艺术在创作题材、内容、类型、方法上强劲、多元化发展,探索、体验和全面提高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创造便利条件”。

2006年4月越共十大强调:“继续广泛发展并提高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质量,将之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更同步地联系起来,使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之中”。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决议的基本精神,在十大和十一大文件中继续得到肯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发展案)中得到强调:建设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实现社会公正进步。在发展方向中,我党强调:建设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全面发展、多样中统一、极具人文、民主、进步精神的越南文化,使得文化紧密联系并扎根于全部社会生活,成为发展的坚实精神基础和重要内生力量。

实施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决议15年后,国家的文化建设发展事业迎来积极转变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结果。然而,面对市场经济中生活的快速、多样、复杂变化以及全球化、国际一体化背景,文化活动也出现不少短板、不足和薄弱之处;党的领导方式、国家的管理创新缓慢;我们未能预料到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对文化生活的负面冲击。虽然明确“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但实际上,在思想和行动中,不少组织、个人还偏重于经济而忽视文化。文化无形中被缩小范围和被“行政化”,不再是各种物质、精神价值的一个总体范畴。从革新和发展近30年后的国情出发,越共十一届九中全会发表了2014年6月9日关于“建设和发展越南文化和越南人,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第33-NQ/TW号决议,体现了党的理论思维的发展,党在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特别是人的因素,在确定文化和人的建设和发展活动方向、动力和特殊性中的创新;表明后期的观点体系已继承了前期党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同时在党的革新精神指引下吸收了世界的文化、文艺理论精髓。十二大、十三大继续补充、完善我党关于发展越南文化、越南人,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路线和观点。

党的十二大决议明确“建设全面发展、面向真善美、充满民族、人文、民主和科学精神的越南文化和越南人……培养全面发展的越南人须成为发展战略的一项目标。总结并建立工业化现代化和融入国际时期越南人的标准价值体系”(15

十二大任期末,中央政治局发表了2020年6月4日关于“继续落实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关于建设和发展越南文化和越南人,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第33-NQ/TW号决议”的第76-KL/TW号结论,明确了以下重大内容和方向:文化和人的建设和发展是整个政治体系经常性的重要任务。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社会的坚实精神基础,是确保可持续发展和牢牢捍卫祖国,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正文明目标的重要内生力量。

76-KL/TW号结论的观点、目标、任务继续在党的十三大决议中得到肯定和提升:“集中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国家价值体系、文化价值体系和人格准则,并与维护和发展新时期越南家庭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关心照顾少年儿童教育、培养和保护工作。加强向各阶层人民特别是青年教育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民族传统和历史、社会责任感”(16。十三大决议强调“继续全面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增强国家对文化的管理效力和效率”(17

在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31周年(1890.5.19~2021.5.19)之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同志发表了重要的署名文章《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其中强调“我们需要的社会是发展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而剥削和践踏人品的社会。我们需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公正齐头并进,而不是拉大贫富差距和加重社会的不平等。我们需要一个充满仁爱、团结、互助、朝着进步及人文价值方向前进的社会,而不是仅服务于少数人和派系私利的不公平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要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我们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无限量地开发、争夺资源、消耗物资和破坏生态环境……这些美好愿望是否正是社会主义真实的价值观,正是胡志明主席、我党和人民业已选择并正在坚定坚持追求的目标和道路”(18

阮富仲总书记强调:“我们将文化视为社会的精神基础和内在力量,是发展国家和捍卫祖国的动力;推动文化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公正协同发展是越南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方向。我们所建设的文化是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一种基于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多元一体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继承和弘扬全国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价值,吸收人类文明的精髓,努力建设文明、健康的社会,为的是人的真正利益和品格,拥有更高水平的知识、道德、体质、生活方式和审美观。我们明确人在发展战略中位于中心地位;文化发展和人的培养是革新事业的目标和动力;教育与科技发展是头等国策;环保是关乎存亡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打造幸福进步家庭成为社会的健康、牢固细胞,实现性别平等是进步和文明的标准”(19

回顾过去的历程,就能看出越南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与民族解放革命、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保卫事业息息相关。革新时期文化理论价值需要得到充分认识,增强辐射力,以“为国民前行指明道路”,为革新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完)

------------------

(1)(2)党的文件全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0年,第七卷,第318、320页
(3)胡志明全集: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三卷,第458页
(4)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胡志明和党的领袖研究院:胡志明编年史,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6年,第三卷,第321页
(5)胡志明全集:同上,第一卷,第25页
(6)胡志明全集:同上,第五卷,第577页
(7)(8)胡志明全集:同上,第七卷,第246页
(9)党的文件全集:同上,第52卷,第134页
(10)(11)党的文件全集:同上,第52卷,第513、516页
(12)(13)请看:越共八届五中全会文件,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1998年
(14)革新时期党代会文件(六大、七大、八大、九大):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9年,第998-999页
(15)越共十二大文件:党中央办公厅,河内,2016年,第126-127页
(16)(17)越共十三大文件: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21年,第一册,第143、146页
(18)(19)阮富仲: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共产主义》杂志2021年5月第966期,第5-6、7页

文章来源:《共产主义》杂志2021年11月第9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