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杂志)环境灾害是最近几年被频频提起的概念。环境灾害已经和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大关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并成为了十分棘手的非传统安全阵线。2004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1)也强调,非传统安全包括人类安全、社会安全且涉及到经济、粮食、健康、环境、人员、社会和政治等七个主要领域。

附图:保护环境。图片来源:越通社

环境灾害

环境灾害是在生活环境中发生的,给人们生命、健康、财产和活动构成威胁和损害的,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混乱和失衡并有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险后果、对自然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条件、因素、现象和过程。

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人们将之分成环境事故、环境危害和环境灾难。环境事故常发生在较小范围,损失不大。环境危害在环境的一部分的范围内造成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环境灾难则在广范围内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破坏大片环境的平衡。

按照灾害的起因,可将环境灾害分成三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混合灾害。按照本质,可分为三类:物理灾害(地球物理)、化学灾害(地球化学)、生物灾害。根据速度和强度,可分三类:突发性灾害即速来速结、难以察觉的灾害,长期性灾害即发生缓慢且持续的灾害,以及兼具突发性和长期性的灾害。

戴维•亚历山大教授根据出现频率或方式对环境灾害进行分类,如季节性灾害(台风、卷风、洪涝、火灾、滑坡、岩崩、泥石流等),非季节性灾害(雷电、海啸、火灾等),非定期灾害(火山、地震、滑坡等)。

灾害的后果取决于各类因素,如灾害特点、环境对灾害敏感度和抵抗力、各人为因素对灾害敏感度和受损程度、人类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决定着灾害破坏能力的特点是强度、长度、极限、频率、运作机制、被制服的可能性。

人类对灾害应对能力与经济社会、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民众文化素质、自然灾害研判与预警能力以及防灾减灾经验、战略和政策等线性相关。

如今,人类是环境灾害的受害者,也是导致灾害的原因。许多人为活动加剧了环境灾害的严重性。人口膨胀使得经济社会灾难、疾病、环境污染灾害增加,强化各种外部灾害,加强环境灾害敏感性。

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还取决于整个系统和个人对灾害影响的应对、抵抗和自我恢复的能力。这一能力被叫做易受伤害性。灾害的影响与社会上个人和各种人为因素的系统易受伤害能力成正比。经济社会、科技、基础设施、政策、知识的发展水平、灾害预警和防控经验和灾害保险基金越低,易受伤害性就越高。贫穷和武装竞赛、防灾减灾制度和政策匮乏和不合理也可能增加个人、社会乃至整个系统的易受伤害性。

灾害对人类产生强劲而深刻的影响,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慌乱和失望、助推经济社会危机、破坏基础设施、环境污染致使生活空间失去和谐之美、景观破相和遭受摧残、植物被破坏、自然数量和质量均削减等。

环境灾害:一个非传统安全阵线

加入联合国有关环保公约的大多数国家均确定气候变化和环境灾害是正威胁着世界所有国家政治安全稳定的一个非传统安全问题。

为了吸引世界的注目,2009年10月18日在位于四米深的海底召开的会议上,马尔代夫总统签订了一份递交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的文件。该文件就在人类不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正在并将会在该岛国发生的状况提出全球性预警,认为“马尔代夫是站在前线的国家。这不是马尔代夫自己,而是全世界的问题。如果今天咱们不能拯救马尔代夫,明天诸位将无法拯救整个世界。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它威胁着世界以及地球上所有人的权利和安全”(2)。

约40年前,世界意识到了,全球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可导致我们地球灭亡的不可逆过程的边缘。在此普遍认识下,从此至今,已有300份关于环境的国际条约得以签订。实际上,海平面日益上升,致使孟加拉国达卡、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上海和天津、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印度孟买和加尔各答、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日本东京和大阪、尼日利亚拉各斯、泰国曼谷、美国纽约和洛杉矶、越南胡志明市等一些大城市遭受直接影响,迫使人们必须采取应对或迁出居住地的办法(3)。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岛国马尔代夫35%人口聚居的首都马累被3.5米高的围墙围住。这面墙拯救了该城市幸免于2004年那场海啸灾难(4)。专家警告称,如果海平面仍以目前速度上升,马尔代夫将于2100年完全被大海淹没。在印度洋的该国超过80%的面积,海拔不到一米高。

在法国巴黎召开的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或CMP11)首次在《巴黎协议》当中达成一项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议,这是在大多数与会国家赞成后通过的协议。所提出的承诺已得到估算,以限制2100年全球变暖达2.7摄氏度的水平。这是史无前例的胜利,表明各国愿为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行动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由东西方中心举办的关于东海环境安全的研讨会2016年5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研讨会上提出的引人注目的数字,如80%的该海域珊瑚礁受损,导致鱼类减少,因为珊瑚就是各类海鱼发展的生态环境。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东海鱼类数量减少了一半左右。

据有关专家的评价,近段时间,中国在东海频繁展开一系列人工岩礁非法建设与修缮活动,是导致该海域环境受到消极冲击的原因之一。据南卡罗来纳大学詹姆斯•博顿教授称,中国所做的一切正破坏东海的未来、摧毁这里的海洋环境。关于东海环境安全的该研讨会也涉及到维护越南长沙群岛海域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各项措施。

越南面临的问题

和其他易受伤害的国家一样,越南已经并将会继续遭受许多客观、不可抵抗和难以预料的环境灾害,如风暴、雷阵雨、飓风、泥石流、地震、海平面上升、旱灾等。同时,人类每天造成的灾害是积极危险的。我们要认清并确定人类造成的环境灾害日趋严重是基于非传统安全阵线视角下的“国家安全”问题。目前是贫穷国家,但越南积极签订了23项关于环境的国际条约。越南的观点一直是明确和一贯的,那就是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纯粹的经济利益。

然而实际上,在我国,人们已经和正在是造成严重灾害导致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后果的起因。森林火灾、长期泛滥的砍伐森林等灾难,大批工业区、工厂、企业的发展以及部分省市“不顾代价”吸引投资的竞赛在没有克服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情况下正威胁着社会的健康。

据国会科技环境委员会的监督报告显示,部分地方建有集中式废水处理系统的工业区比例很低,个别地方仅达约15%至20%。部分工业区建有集中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为了减少成本而几乎没有运作。迄今,仅有60个已经运作的工业区设有集中式废水处理站(占已经运作的工业区总数的42%)和20个工业区正在建设废水处理站。各工业园区、集群和工业点日均排放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约三万吨。在同奈河沿岸,在运作的56个工业区和加工区当中只有21个设有集中式废水处理系统,其余都直接向水源排放,给接受排放的水源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地方,工业区内工厂的活动破坏了水利系统,导致田地遭遇旱灾、淹水或灌溉用水污染,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总体上看,全国大多数工业区、集群和工业点未能满足规定的环保标准。这一状况使得这些工业区、集群和工业点以及许多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据越南手工艺村协会,目前全国有2790个手工艺村,包括240个传统手工艺村,正为约1100万劳动者提供就业,包括经常性和非经常性劳动者。然而,因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是煤炭、灰尘和CO、CO2、SO2等气体较多导致各手工艺村生态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手工艺村人民乃至周边地区民众的生活以及健康。这也是导致各种尖锐的社会冲突发生的原因。

在各大城市,污染状况也处危险预警状态。那是废水、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空气和噪声等污染。城市的废水和生活垃圾大部分都直接排放到环境,除了运输到埋藏地之外,没有任何环境处理措施。据职能部门的统计,各大城市民众每天排放垃圾数千吨,各生产单位排放有害废水数十万立方米,车辆排放灰尘和有害气体数千吨。在每天多达34吨左右的医疗固体废物中,河内和胡志明市占三分之一,河内和胡志明市的苯和SO2含量处于值得预警的状态。据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越南的十个省市,根据土地、水源和空气污染的排名,胡志明市和河内市是土地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报告,河内和胡志明市的灰尘污染居亚洲首位。

2016年4月,台塑钢铁生产综合区在我国中部沿海四省的大范围内造成了后果极其沉重的严峻环境灾难。

越南科学技术翰林院20专门研究所长达54页的科学报告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信息和科学证据,足以就导致这一严重环境灾难的原因和罪魁祸首作出结论。

河静台塑是投资总额预计达280亿美元(一期项目投资额为100亿美元)的大型钢铁生产综合区,包括年产量达2250万吨的钢铁综合厂、一个深水港和向整个综合区提供必要电力的五个机组、每机组功率达150兆瓦的热电项目。该项目土地和水面总面积达3300公顷,许可证有效期70年,但投入环保措施的金额很低。

据专家们的意见,对于用贫煤炼焦的台塑这样大规模钢铁生产项目,对环境处理系统的设备投入应达项目投资总额的15%至20%。然而,实际上,台塑对环保投入水平过低。再者,台塑项目承诺采用“干法炼焦”技术但在施工过程中又以“湿法炼焦”取而代之,因此向大海排放了大量Cyanua、Phenol,这些毒素在沉淀时将变成好比一个个“毒巢”的铁化合物随着海流而移动,导致河静到承天顺化沿海一带水产、珊瑚和其他水生物大范围死亡。这一残酷的环境灾害的后果使得珊瑚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时候鱼类才能重新在此繁衍生息。

为了保护环境,越南需要基于国家战略、政策的根本性措施以及整个政治体系的参与,更需要环境主管部门的公正、透明和有力举措,保持清醒、绝不“以一切代价”引进投资而没有正确评估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要在环境问题的现实中落实好“人民知情、讨论和检查”方针。据此,要最好落实国会对环保敏感项目的监督职能。向社会舆论公布全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广泛允许科学家充分获取资料以参与建言献策和论证。鼓励、不限制记者对所有存在环保问题的项目进行全面采访报道的权利(涉及国防安全或国家机密的项目除外)。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克服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污染难题,致力于建设一个在国际朋友眼中真正是安全目的地的越南。(完)
-------------------------------------------------------

(1) UN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4 (http://hdr.undp.org/en/content/human-development-report-2004)

(2)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 1221021/Maldives-underwater-cabinet meeting-held-highlight-impact-climate-change.html

(3) McGranahan, G.D. Ball và B. Anderson (2007): The rising tide: Asessing the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an human settlements in low elevation coastal zones. Environment & Urbanizaiton

(4) Bris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2005): Sea wall “saves Maldives capital”, http://news.bcc.co.uk/go/pr/fr/-/2/hi/south_asia/4161491.stm

文章来源:《共产主义》杂志2016年8月第886期



作者:越南科学技术翰林院副院长范玉朗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