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杂志网)1943年出版的《越南文化提纲》(下面简称《提纲》)是体现越南全民族致力于建设进步的、真正人文和民主的文化事业的意志和愿望的重要历史性文件,真正成为为越南共产党在此之后有关文化文艺的观点、主张和政策打下基础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共产主义》杂志社总编辑武文福副教授、博士

一、《提纲》提出了越南文化具有前提性的两种“假说”。其一,“法西斯文化(中古及奴役文化)获胜,越南民族文化则贫穷落后”;其二,“越南民族文化将因民主解放革命胜利而解开枷锁并赶得上世界新民主文化”。

越南共产党肯定“根据当前经济、政治、社会条件,越南民主革命必将使得第二个假说变成现实”。《提纲》还强调:“当时提出的文化改革方法只是为未来彻底的革命开通道路。”对整个革命事业中文化问题的观点已在《提纲》中得到体现:“一、问题的范围:文化包括思想、学术和艺术;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基于该基础的经济制度决定社会的全部文化;印度支那共产党对文化问题的态度:

第一, 文化阵线是共产主义者要开展活动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阵线之一。

第二, 不仅搞政治革命,还要高文化革命。

第三, 唯有领导好文化运动,党才能引导舆论,党的宣传工作才有成效。”

实施文化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方法必须牢牢把握三大基本原则:

第一, 民族化(即反对一切奴役和殖民主义的影响,让越南文化独立发展);

第二, 大众化(即反对一切致使越南文化违反广大群众或脱离广大然民群众的行动、主张);

第三, 科学化(即反对一切致使文化变得反科学、反进步的东西)。

二、实践胡志明主席“文化要为国民照明前进道路”的教诲,越南共产党始终在高度发挥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及自觉性的基础上朝着既确保文化、文学、艺术正向发展又确保艺术家具备个人民主和自由之权创造文化文艺作品的方向不断自我革新改进领导方式。必须关注建设党内、国家机构体系中的文化,使得“越南共产党真正成为道德、文明的典范”。

越南共产党自实行革新以来的观点肯定一个道理:文化革新离不开经济和政治的革新,文化被视为精神支柱、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文化不仅是培养社会道德和精神的因素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力量的理解,是越南共产党思维中的一大进展。1998年7月召开的越共八届五中全会的决议很灵敏地提出了按融入国际社会、基于民族与世界间辩证关系培养越南人、建设越南文化的观点发展文化,将文化视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强调首要任务是要培养既有爱国忧民之心、又有世界人民大团结精神的越南人,提高民主价值并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由,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一切成就等主张。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发展及融入国际社会条件下越南共产党始终贯彻文化发展路线。2003年召开的越共九届十中全会有关文化工作的结论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以党建为关键、以文化建设为社会精神支柱的紧密架构的同步性,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进程创造坚实的“三足鼎立”势头。

越南共产党新时期有关文化思维中的重要革新就是对有关文化自由权中个人权利的承认。

通过思维的革新其中包括有关文化的思维革新,越南文化30来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国家全面革新已朝着提高质量、日趋丰富且开放的方向迈步并发生深层次的变化。文化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及工业化和现代化事业中新越南人的人格和智慧形成过程中的伟大使命以及文化事业对全党、全民的整个革命事业的作用日益得到充分认识。党对文化的领导和国家对文化的管理得以加强,有关文化的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有关文化及文化、文艺管理的法律体系不断得以完善。
保护和发扬民族遗产价值的工作特别受到重视。基层文明生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全民团结一心建设文明生活运动继续得以推动,真正成为具有深远影响力及感染力的文化运动。

文化事业的活动领域及其他方面的工作均有新的发展步伐并取得值得欣慰的成就。全社会对文艺工作者版权的法律意识得以提升。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十分活跃、丰富,合作范围日益扩大。
除了已获得的成就之外,越南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任务的落实情况正在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
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尚未充分且存在较大差异,各级党委对文化的领导尚未确保全面性和经常性。发展经济与建设和发展文化相结合、将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和整顿相结合、将文化视为精神支柱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动力等观点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市场机制对越南文化建设与发展事业的负面影响正使得若干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且暴露许多漏洞。有关文化的法律体系缺乏配套性,甚至于对若干领域鞭长莫及。文化管理机构体系及干部队伍数量匮乏且业务薄弱。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及工具仍较匮乏。文化产品市场的发展还带有自发性。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经济中的文化政策及文化中的经济政策在内的有关文化政策未能真正走进生活。文化社会化工作的结果尚未全面。

投入各种文学 - 艺术形式创作的资金偏少。质量下降的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尚未得到及时修缮。许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埋没,有效保护的措施至今未能出台。有关文化领域的科研项目的应用性不高。各地区之间文化享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在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中,忽视本民族美好文化价值及淳风美俗的现象呈扩大趋势。遗产修缮工作若干地方尚未严格执行,引起社会舆论不满。在一些地方,全民团结建设文明生活运动当中铺张浪费、为追求成绩等不良现象不少。

上述缺陷和薄弱之处导致发展偏离正确方向、玷污越南风土人情及文化形象。这不仅是一可怕危机,而且还有可能在越南广泛融入国际社会的背景下变成一切危机的危机。
三、全党、全民应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思想旗帜,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在当前日益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建设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目标,应牢牢抓住并实行以下重要方针:

第一, 在建设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事业中坚持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及《越南文化提纲》精神。

第二, 以人为本,抓好生活实践活动,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创造性;为人民发展文化、靠人民发展文化,为人民的文化需求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三, 优先注重文化发展中的社会效益,确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机统一,遵守文化的客观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力推有关文化及文化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

第四, 坚定按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目标,集中推动文化体制和机制的革新,以革新促发展,不断释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量,加强文化方面融入国际社会,决心保护国家文化安全。(完)

-----------------------------------------------------
(*)共产主义杂志2013年9月第851期(摘译)

作者:《共产主义》杂志社总编辑武文福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