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和外交*

潘仲豪 博士、副教授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
09:09, 16-01-2025

(共产主义杂志)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是越南共产党的一项重要观点和方针,体现了党对建设与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之间的重大关系的牢牢把握和正确处理。近年来,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在新时期提高工作质量,必须同步采取多项措施。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总理范明正视察芹苴市丐龟港 _图源:baochinhphu.vn

近期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现状

越共十三大文件强调:“把经济、文化、社会、外交与国防安全,国防安全与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紧密高效地统筹起来”(1

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积极、同步推进,日益满足工作要求。

近年来,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积极同步推进。据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相关机制、政策制定,组织机构建设,对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执行的领导和指导,受到关注和推进。国防部1991年纲领实施20年(1991-2011)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报告指出:“自1991年至今,组织统筹国防与经济的重要成果是,更好地实现统筹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国家的综合资源,胜利完成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两大战略任务,既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又巩固和加强国防安全”(2。越南共产党2011年纲领实施10年情况报告也强调:“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两大战略任务的统筹已在所有领域受到关注并同步实施”(3

二是重视并推动组织制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的体制、机制、政策、规划、计划。

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布各项结论(4,国会、政府和政府总理颁布关于统筹国防、安全、外交与经济,经济与国防、安全、外交的法律、条例和决定。中央各部委、各地方已根据各自职权,制定并颁布各项决议、指示和法规,逐步完善机制和政策,以便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方案、项目和国防安全、外交规划、计划中落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方针。据此,“机制和政策体系得到补充和完善;统筹的内容和方式逐步具体化,更加有效。服务于国防安全的资源日益得到保障”(5

三是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保障、外交任务的管理和调控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确保数量和质量。

根据《国防法》(2018年)和《国家安全法》(2004年)规定所示的国防安全工作任务、权限和职责,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各级国防安全行政管理机构和经济社会行政管理机构。

四是党和国家在多个领域同步部署指导和组织实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发展规划和计划。

根据政府总理2010年8月9日“关于批准2020年、展望2025年经济国防区建设发展规划》的第1391/QĐ-TTg号决定,已建成若干经济国防区并不断提高其实际效果;建设了一批军民两用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经济设施,发展了经济社会,巩固了国防安全,特别是在关键区域。 “逐步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的规划,调整人口布局,组建乡村群,建立健全边境、海洋、岛屿和屏障区的防御阵地,在每个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增强捍卫祖国的防御力量”(6。将对外经济活动与国防安全外交相结合,从融入国际经济转向融入国际社会。

为了有效落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方针,越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任务,包括“根据国家实际和世界现代科学、工业发展水平,调整、补充和提高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和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的质量”(7。据此,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外交之间的统筹,扩大对外关系,将履行与各个伙伴和国家的经济承诺与保障国防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相结合。在对外经济活动、国防安全外交、利用外部资源以及挖掘海外越南人社团资源等方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也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

五是在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中,切实有效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实施20年(1991-2011)总结报告》强调:“更好地统筹国防安全与经济、外交”(8。越共十三大文件评价道:“在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中,高效地统筹了国防安全与经济、文化、社会”(9。始终结合国防安全、外交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战略、规划和计划;根据各地区、各阶段特点,做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规划、计划编制工作;在各个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规划和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国防安全要求。

加大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组织实施面向经济社会困难地区民众的计划和项目,解决融入过程中出现的紧迫社会问题,例如缩小和弥合人口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生活、重视并提高消除饥饿和减贫计划的实效等。

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

首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的组织实施有的方面尚不同步,未满足既定要求。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一些领域和地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的工作还不够认真、严格、有效……”(10。融入国际社会工作开展不均衡。与重要伙伴交织并存且稳定的利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挖掘。

二是一些地方,特别是非国有经济部门和外商投资部门,在组织编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体制、机制、政策、规划和计划方面落实不到位。

融入国际经济条件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观点和方针的制度化进展缓慢,未能切合世界和地区政治、军事、安全形势变化及新形势下保卫祖国的要求。

三是一些地方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实施不够严密,成效不彰,有些方面流于形式。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实施20年(1991-2011)总结报告》指出:“在发展市场经济和融入国际社会的条件下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巩固加强国防安全实力,有些方面不够紧密。国防安全工业尚未满足各武装力量装备要求”(11。《革新30年(1986-2016)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报告》指出:“在建设和保卫祖国两大战略任务统筹实施方面的指导和组织工作,有时在某些地方还不够有效。全民国防阵地与人民安全阵地的结合,经济与国防、安全、外交的结合,以及经济国防区建设在实践中有时在某些地方还不够有效,有些方面流于形式。一些领域、地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还不够有效” 12。越共十三大文件强调:“一些地方和单位统筹经济、文化、社会与国防安全成效不彰,仍有主观臆断、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警惕性的现象”(13

提高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质量的举措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建设与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之间的关系。

必须在理论研究、实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将党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工作的观点和法律规定等认识统一起来。同时,加强在机关、组织和人民群众中宣传、普及和教育党和国家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的方针、路线、政策和法律。

继续组织胜利实施建国卫国两大战略任务。克服轻视卫国任务、只注重经济利益的倾向。深入、稳定、扎实地加强与地区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服务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外交以及建国与卫国的任务。

第二,将经济社会发展投资规划和计划与国防安全和外交紧密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卫祖国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工作,为制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和外交的政策、计划提供服务。提高中央和地方发展规划的质量,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确保提高自卫能力和满足巩固国防安全的需求。

在重点经济区和战略要地发展规划以及交通运输、电信、信息传媒、自然资源环境、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投资规划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

第三,继续完善关于紧密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法律体系。

党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同步统一地制度化为法律文件,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管理和组织实施。必须从全民国防和人民安全的理念出发,制定确保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机制和政策。

第四,继续完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总体战略。

在完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总体战略、规划和计划时,各部委、各地方应从资源考察评估阶段开始同步协调,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并提出政策举措,例如资源开发政策、投资及投资配置政策、人力资源动员和人口安置政策、军民两用科技优惠政策等。推进经济国防区建设和优化以及边境、海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新形势下建国卫国任务。

第五,提高各级政府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方面的管理效力和效率。

完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机制。正确确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方面行政管理的地位、作用和内容。建立新时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合适管理机制。

制定并指导有效实施各部门、各地方和基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计划和计划。

第六,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培训质量。

根据培训对象、要求和任务,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和课程,提高符合各类干部岗位要求的知识、经验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在各部门、各地方和基层进行实验和实际演练,提高干部队伍、全民和全军对新时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方面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组织实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保障、外交的工作,在战略要地和战略方向建立稳固的防御阵地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任务,也是全党、全民、全军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共同责任。因此,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党的领导和国家统一管理调控下,发挥全国、整个政治体系的合力。(完)

--------------------

*本文是编号为KX.04.30/21-25的国家科研项目《新形势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和外交”的研究成果

(1)越共十三大文件: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21年,第一册,第157页

(2)《国防部1991年纲领实施20年(1991-2011年)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人民军队出版社,河内,2010年,第165页

(3) 《2011年纲领实施10年报告》: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20年,第72页

(4)越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7月8日“关于基于祖国的西南战略方向统筹国防安全实力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10-KL/TW号结论、2023年5月10日“关于基于祖国的西部战略方向统筹国防安全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55-KL/TW号结论

(5)越共十三届八中全会研究文件(供主要干部和报告员阅览):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23年,第254页

(6)(7)越共十三届八中全会研究资料:同上,第254、257页

(8)《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实施20年(1991-2011)总结报告》: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0年,第124页

(9)越共十三大文件:同上,第一册,第68页

(10)越共十三大文件:同上,第二册,第76页

(1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实施20年(1991-2011)总结报告》:同上,第125页

(12)《关于革新30年(1986-2016)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总结报告》: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5年,第126页

(13)越共十三大文件:同上,第一册,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