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于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认识统一起来
(共产主义杂志网)按照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模式建设和发展国家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多年来坚定实施的事业。尽管如此,实际上,特别是在经济遇到困难的节点上,某些地方又出现对已经选择的道路准确性的猜疑。因此,继续统一并进一步阐明对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很有必要性的。

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图片来源:越南《人民报网》
建设和发展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必然性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客观必然性
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存在(或获得认可)表明了这一形态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并且是人类历史上具有规律性的自然发展步伐。
直至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和越南革新时期之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因此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产物以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相一致。但实际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成就。马克思强调,市场经济是任何经济体要想达到更高发展水平都要经过的历史必然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才真正出现;为了迈上这一发展台阶,市场经济要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普遍模式,只有发展市场经济才能为达到社会主义目标创造前提和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有着许多市场经济模式,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协同市场经济”、北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一实际显示,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在政治社会体制不同的国家以符合其国情和具体目标的模式得以建设。然而,这些模式根据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的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进行建设和运作,确保市场经济的特征(承认私人所有制、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发挥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等)。
二、越南市场经济模式是在世界和国内实践强烈压力下选择的
世界上,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给人类带来无比巨大的成就。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多国进行了经济结构重组,开放经济并发展基于国家管理的市场经济。再者,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失败以及中国朝着市场方向进行的改革等,已为官僚主义、包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画上了句号,“市场经济色彩”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经济版图,发展水平的区别仅仅在于深浅程度的不同而已。市场经济的最深色就在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成员国。
在国内,非市场和单一的经济模式显得低效。革新前时期(北方是从1958年起,全国范围是从1976年起)的越南经济是基于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其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对生产资料的统治,表现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两大形式。与这两种所有制相对应的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各种经济单位(国营、集体)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遵循中央的统一部署。这意味着这些单位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采取何种生产方式、在哪里以什么价格销售产品等,一切都要遵照中央通过指标和政令制定的统一计划。
直至70年代末,国家陷入严峻的经济社会危机,生产萧条、流通受阻、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1976-1980年时期,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1.4%,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1980年稻谷产量仅达1164.7万吨(而指标是2100万吨),低于1976年,要进口157万吨粮食。
在此背景下,要想推动国家摆脱经济社会危机,越南经历了一个在实践、思维和政策等因素持续相互作用下的摸索和探试过程。
第一个突破性步伐是以提出“让生产迸出”观点的1979年8月四届六中全会为标志的。这可被视为改变经济领域主张、政策中的“首个突破口”,其意义是克服经济管理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缺陷,纠正错误,调整经济主张和政策,解除各种障碍,解放生产力,为生产注入动力,注意把各种利益结合起来,关心劳动者切身利益等。
第二个突破性步伐是以1985年6月召开的五届八中全会的主张“彻底废除官僚主义、包办的集中机制,实行一价机制,废除物品低价供给制度,把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转为社会主义经营核算,让银行实施经营原则”为标志的。本次会议重要内容是承认商品生产及相关规律。
第三个突破性步伐是以1986年8月提交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草案和1986年11月五届十一中全会为标志的,期间形成和强调了三项基本经济观点:一是在经济结构布局中要以农业为首要阵线,二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要确定多成分的经济结构是过渡时期的一大特征,三是在以计划为核心过程中要准确使用各种商品货币关系,彻底废除官僚主义、包办集中机制,价格政策要运用价值规律并面向实现一价机制。
如此一来,实践的紧迫要求以及思维的局部突破,逐渐形成了关于我国走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70年来的探索和试验过程,虽然经历过了波折,但为始于党六大的全面革新打下基础;六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转折点,创造出重大而全面的突破性进展,推动国家步入发展新时期,使得官僚主义、包办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
总之,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认识和选择并不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主观拼凑,而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的掌握和运用;在认识时代的发展规律性和概括性基础上,我们党总结了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经验,特别是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中国的经验,进而推出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路线。这一路线体现了我们党关于越南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之间适合性的思维和观点。
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定向统一性的认识
2001年召开的越共九大正式确定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体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同时也明确强调应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认识。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必然的,在市场经济全部覆盖了世界经济版图并且不能返回原来的集中、官僚主义、包办的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是别无选择的。
强调越南的总体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使得确定“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定向”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成为30年来及未来几年我国认识革新过程的核心内容。然而,仍有意见认为,市场经济不能与社会主义连在一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容纳”不了市场经济。这是有待阐明的问题之一。
党的十一大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是在国家的管理和党的领导下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多成分商品经济,既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又被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本质所引领和支配”(1)。这种解释使得许多人理解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定向的“机械性结合”,或者“社会主义定向”只是市场经济的“外衣”。再者,一个同时受到两个相反规律影响的经济体将难以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甚至还给发展带来阻力。
但要看到,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并非两个不同板块拼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定向”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外衣’,其在于市场经济的目标和内容。这是旨在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但能够继承和发挥自身积极及合理因素的新型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的市场经济过程中具有‘内生性’的社会主义定向因素表现在以下主要内容:一是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必须有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步生产关系,经济体有着多种所有形式和多个经济成分,其中国有经济扮演主导角色;二是发挥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家作主作用;三是确保社会进步公正,在每个发展步骤和每个政策中实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公正之间的统一性;四是确保越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管理;五是越南共产党领导发展市场经济,致力于‘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目标”(2),越南共产党的领导是在市场经济中实施社会主义定向的先决条件。
鉴于此,可以说,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定向的最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很明显,在越南的发展路线中,社会主义定向的概念只在具有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社会进步、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等“内涵”时才有实践意义。
在新背景下继续把关于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认识统一起来
关于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新认识已在党的十二大文件中得以确定,那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同步运作,同时确保社会主义定向符合国家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经济。那是在由越南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管理下致力于‘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目前的现代化且融入国际的市场经济”(3)。因此,应根据越南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水平予以运用,但要接近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准。
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实践看,可发现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的市场经济的以下若干基本特征和标志:
第一,这是一个股份所有占优势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小规模的股份公司因利益和法定特点而具有远大于其他类型企业和公司的优势,在各类企业、公司总数中占很大比例。
第二,现代化市场经济是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市场机制取得大于其他曾经存在的经济机制类型的成效,而是足以为一切类型企业营造健康、平等、开放、便利竞争环境,加大便利化、减少优先、优惠以带来平等投资经商环境的真正完全市场经济。再者,为发挥市场经济的实效性,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要遵循市场原则、尊重市场规律。
第三,现代化市场经济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发展知识型经济,并拥有高素质人力资源,具体是: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占较大比重。譬如在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高科技行业在GDP的比重为30%以上。在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高技术行业占GDP的50%,其中信息技术占30%以上。
——在发达经济体中形成了“知识型经济”即以知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首要基础的经济体。知识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信息技术和相关服务占主导地位。目前,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经济体,超过50%的生产总值来源于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
——欧美现代化市场经济均有高素质人力资源即以“知识工人”为代表的经过正规培训且有良好活动能力的人力。美国是市场经济发展达到高水平的国家之一,目前70%的工人为知识工人。
第四,现代化经济结构:农业和工业的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提升。在经合组织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高达70%,美国和日本分别为80%和74%。
金融银行(包括保险)和经营服务正成为两个重要的行业,创造出服务业的大部分附加值并且是促进整个经济体增长的动力。
第五,国家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的职能。
历史表明,法治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市场失败和改善公正。因此,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有处理市场失败和改善社会公正等基本职能(看表一)。
国家的干预方式要遵循符合市场机制的原则,国家调节市场经济要尊重市场的作用和职能。市场是一个按照自身规律变化和发展、不依赖任何个人和社会组织,包括政府主观意志的客观实体。目前的发达市场经济都有国家以不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的干预,这是由运用不同经济理论的观点所决定的,譬如凯恩斯经济学说中的“政府最大化、市场最小化”,新自由主义的“小政府、大市场”,“无形之手”(市场经济)和“有形之手”(政府)为调节经济而实现的紧密结合。不管基于何种观点,政府仍要运用和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
第六,现代化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朝着全球化、区域化方向贯穿始末,形成各种双多边自贸协定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使之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实现跨国调整的“开放”经济。
越南现代化市场经济模式接近现代化且融入国际的市场经济,既要包含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和内容,又要确保社会主义定向这一越南仅有的特殊因素。(完)
|
处理市场失败 |
改善公正 |
|||
最小职能 |
供应国防、法律、秩序、知识产权保护、宏观经济管理、公共卫生领域的纯粹公共商品。 |
保护贫困人口: ——致力于贫困人口的项目 ——在发生灾难时实施紧急救助 |
|||
平均职能 |
处理各种外在冲击,如: ——基础性教育 ——保护环境 |
实施垄断调节: ——调节电、水等必要设施。 ——反垄断政策 |
处理不完全信息: ——保险(医疗、人寿、退休) ——调节金融 ——保护劳动者
|
提供社保服务 ——退休金重新分配 ——家庭补助 ——失业保险 |
|
积极职能 |
协调私人活动 ——培养各种市场 ——关于集群的倡议 |
重新分配 ——资产重新分配 |
|||
表一:国家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的职能。
----------------------------------------------------------------
来源: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政府(世界银行)
(1)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34页
(2)、(3)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党中央办公厅,河内,2016年,第102页